不过,也同样是这一段惨败中的浴血场景,恰折射了雍正帝十三年艰辛改革里,一桩无比低调的成就:军事改革。
二:鲜为人知的雍正军事改革
即使比起康熙中前期,那支血战沙俄的强悍清军来,和通泊之战浴血突围的清军,不但战斗精神可敬,打法比起“前辈”清军来,更有耳目一新的特点:火枪方阵齐射战术。
在十八世纪的欧亚战场上,火枪装备已越发普及。但清王朝但之前一直重视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火炮,“鸟铳”等单兵火枪的比例一直不高。以《清史稿》记载,康熙早期时,两万规模的清军八旗步兵,火枪兵只有一千七百多名。
血战沙俄的雅克萨之战里,配备多种火炮的两千清军,火枪却只装备了五十多支。
而在康熙年间的几场大战里,拥有精良火枪的沙俄军甚至准噶尔叛军,更是一次次叫清军吃血亏。
到了康熙皇帝晚年时,文恬武嬉多年的清军,虽说火枪装备有所提高,战斗素质却退化到令人发指:以《宫中档雍正朝朱批奏折》记载,当时的清军火枪兵,每年的固定操练都荒废,而且原本该优中选优的火枪兵,更是被各级贪官夹带私货,只要收了好处,阿猫阿狗都往里塞。诸如“进步连环”之类的火枪战术操典,好些老兵竟然都忘了个精光。
如此弱鸡表现,也把初登基的雍正帝气的直哆嗦,雍正元年(1723)就颁布《军令条约》,火枪兵枪弹不合格训练不达标,统统都要挨揍。
尤其是原先享受优待的八旗兵,受罚更受的最重。一旦犯错就挨抽五十鞭子。清军的火枪兵比例,也是陆续扩编,到雍正五年时,清军的火枪装备,就已达到三成以上。“九进十连环”等排枪战术也大力推广。和通泊血战里的悲壮场景,恰是对此时清军战斗力的最好见证。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和通泊之战前,雍正帝九年如一日的发狠整顿,陷入准噶尔叛军重围的清军,恐怕一个也冲不出来。
但即使如此,和通泊之战的惨败,依然叫清王朝无比痛心。但惨败的过程,却也叫矢志改革军备的雍正帝,看明白了另一个触目惊心的败因:
雍正留给乾隆的这个辅政大臣叫张廷玉。张廷玉出身于书香世家,是大学士张英的次子。在康熙年间参加科考入翰林院,后被调到南书房给康熙做秘书工作。康熙死后,张廷玉的新领导雍正尤其看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