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清末法治:一场关于“就地正法”的风波(3)

奏稿又说:“虽广西现有军务,惟该犯等既非军营获罪,又非强盗案件,断无援照就地正法章程先行处决之理。况详核案情,该犯李云甫等身死门丁,藉案诈赃,应照蠹役诈赃科断。例内载明:蠹役恐吓索诈,计赃一百二十两者绞监候若吓诈致毙人命及拷打致死,应分别问拟斩绞立决。情节各有轻重,审拟自有等差。乃该督并未讯明该犯等人计赃数若干,仅含糊叙以吓诈得赃一语,其为得赃无几可知。……以索诈得赃之案,遽予以决不待时之诛,设遇案关诈赃毙命,该督又将如何惩办?”所谓“广西现有军务”,是指当时广西的会党分子和游勇正在起事,而清廷为了迅速安定秩序,对有军务的地方长官往往授其便宜行事之权。但奏稿指出,门丁并非在军营中犯罪,此案也不属强盗案件,便宜行事之权在此处是说不通的。奏稿又详引清朝律例,说明门丁索诈,即使金额达到一百二十两之多,也才给予“绞监候”,相当于今之死缓,尚未到“斩立决”的程度,只有若因敲诈闹出人命,才会加重处罚,判其死刑。而现在岑春煊叙门丁之罪,连其得赃多少都含糊其辞,却将其就地正法,违法之处堪称昭然若揭。

奏稿的结论是:“总之,断罪以律例为凭。……乃该督审办此案,并不具引律例,事后朦胧具奏,假除弊为由,以掩其敢于杀人之迹,任一人之喜怒,草菅人命,不复顾法律如何祖训如何。……若如该督办案,生杀皆可任意,变乱成法,悍然不顾,隐启外重内轻之渐。此风一开,设使各省群起仿效,无论案情轻重,皆得藉口严惩一二,率援此案,亲提正法,以张其杀戮之威。……将一年之中,冤狱不知凡几!”这段尖锐的措辞直指此案之要害:岑春煊任一人之喜怒,草菅人命,到底意在除弊还是为了个人立威?如果其他地方的总督巡抚们纷纷仿效岑氏所为,任意杀戮,岂不是要造成无数冤狱?

关键词:清末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