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社会记忆 > 正文

在香港,“爱国”与“民主”为何看似水火不容?

缘起

早前,前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在文章中提出:“在香港的政治环境里,没有人可以既爱国、又爱民主”。无独有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亦指出:“你的爱国,我的民主,成为香港政治生态中油水难融的持久裂痕。”

在香港,你几乎找不到有任何政治人物会同时高举“爱国”与“民主”,有的也是极少数,而且早已被边缘化。在香港,“爱国”与“民主”就像在天秤的两端,仿佛你爱国,就跟民主作对;你爱民主,就跟国家作对。

然而,“爱国”及“民主”,两个价值本身绝不违背。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同时包含了“爱国”及“民主”。五四运动也是爱国民主运动。即使在西方,“爱国”及“民主”的关系都是互不排斥的,但为何在香港,两者就看似变得水火不容?

港人独特的“爱国主义”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曾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按我的理解,当我们谈及“爱国”时,必须同时考虑背后具体的历史条件。

早于198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就提出“文化中国”,用以于“政治中国”区分。按照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的说法,就是将中国分成文化历史传统的Country和法律及政治制度的State。

在香港,笔者最常听到的指责就是:“爱国?‘独裁’国家你也爱?”可见,对“爱国”的批评,都是针对着法律及政治制度的State。

在香港,“爱国”有很多层次,可以分成很多种。总括而言,同时爱“文化中国”及“政治中国”,占港人的极少数;

爱“文化中国”但不爱“政治中国”,可能超过半数,这从几次选举的结果也能看出来;

1234...全文 15 下一页
关键词:香港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