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正文

叶永烈为钱学森“亩产万斤”翻案客观吗(3)

叶永烈观点二:钱学森的不白之冤,责任在《中国青年报》

这第二点“客观评价”是叶文的核心,是叶文最大看点:

二是在“大跃进”年代,作为“海归”的代表人物,作为科学界的头面人物钱学森应约就《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发表谈话、发表文章,原本不过是表态谈话、应景文章而已。《中国青年报》编辑截取他的文章的一小段,经过改头换面式的编辑加工,演变成为1958年农业“高产卫星”提供科学依据,在广大读者中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责任在《中国青年报》。……使读者误以为钱学森在为农业“高产卫星”充当吹鼓手,因而使钱学森蒙受不白之冤。应当说,由那篇“戴帽穿靴”的短文引出的种种严重后果,其实与钱学森无关。

按照叶文所述,作出这个“客观评价”的证据来源于尹传红的信,其中提到中国青年报的编辑Z。

他(指Z—引者注)说:“(那篇文章)是我根据钱学森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整理的。整理稿让他看过,就署上他的名字发在《中国青年报》上了。”当叶永烈为此走访这个Z君时,“年已八旬的Z君借口身体欠安,不愿再谈往事。”并且请他的女儿电话转告叶永烈,“关于钱学森的文章,他不想说,也不再说,包括对他的女儿也不说。”显然,尹传红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得到当事人Z的认同,这个故事成了尹传红一个人的自说自话。这种情况,如果是我,就不敢下结论说:“从尹传红与Z君的谈话中,可以清楚确认,那篇《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并不是钱学森亲笔所写,而是Z君为之捉刀!”其实,即便Z认可这个故事,如果他没能提供确凿的书证,比如原稿或者当时的来往文字等等,叶先生也不能使用“清楚确认”这样的词语的。

关键词:钱学森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