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正文

吴国桢事件:“民主先生”与蒋介石反目成仇

吴国桢事件:“民主先生”与蒋介石反目成仇

1950年8月7日,时任台湾省主席的吴国桢的头像曾经刊载在《时代周刊》的封面

本文原载于《翻阅日历》2010年第6期,原题为“吴国桢事件:‘民主先生’与蒋介石反目成仇”

1984年6月6日,原国民政府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因心脏病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寓所病逝,终年81岁。死讯传出后,这个已经在台湾消失了30年的名字引起了台湾政坛的震荡。岛内著名的《雷声》、《夏潮》等刊物借机大做文章,把吴国桢当年斥责蒋介石一党专政的文件一件件翻出。这些文件台湾读者还是头回见到,一时间洛阳纸贵。

媒体翻旧账大涨了销路,却让国民党颇为难堪。30年前,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部司令”吴国桢突然去职离台赴美,紧接着被蒋介石开除国民党党籍。吴国桢也不示弱,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炮轰蒋介石搞独裁统治。人们不明白,吴国桢这个曾经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下属为何与蒋介石反目成仇。

受重用的“民主先生”

吴国桢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不久,就在国民党元老张群的举荐下进入政坛,成为蒋介石的私人秘书,深受蒋介石赏识。秘书只做了三天,蒋介石就对吴委以重任,任命29岁的吴国桢为汉口市长。抗日期间,吴国桢又先后担任重镇武汉和陪都重庆的市长。内战爆发前,吴国桢临危受命,成为备受瞩目的上海市长。
蒋介石对吴国桢的器重,一方面由于吴国桢与美国政界的联系,于国民政府获得美援十分有益,另一方面也由于吴国桢为官期间显示出来的为人和才能。
吴国桢做外交部次长时的部下何凤山就对吴从不结党营私印象深刻。何凤山回忆说:“吴国桢到外交部上任(1942年)时,仅随身带了一位秘书,用了几个星期之后,打发他走了,并且说:‘我来做次长,已经是半路出家,破坏了外交部的系统与组织,我不能再从外边擅自带人进来,加深我的歉疚’。所以几年下来,他没有用一个私人。”

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的吴国桢

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的吴国桢


吴国桢的个人能力也极强,能为蒋独当一面。1946年初的上海虽说经济混乱,但上海市长一职仍是其他国民党高官垂涎的肥缺,蒋介石却选择了吴国桢。曾经担任上海市参议会议长的潘公展对吴在上海的做事风格这样回忆:
“平心而论,吴国桢并不是一个庸才,他确有一套看家本领。他的漂亮的仪态,流利的演说,讲得一口很好的英语,十足一股洋派神气,以及按时到办公室,见了什么人都施以笑容,甚至对当时气焰很盛的闹学潮的学生,也表示着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的气度,的确使当时但观皮相的洋商和上海市民,仿佛都在想大上海何幸而得到如此一位现代化的民主市长”。
吴国桢的言行,让他成了美国记者口中的“民主先生”,美国人认为他是国民党内“最好的一个官吏”。在国民党退往台湾后,为了争取美援,“民主先生”吴国桢自然成为台湾省主席的最佳人选。1949年12月15日,陈诚掌管台湾省的大印不足一年,蒋介石就任命吴国桢接替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一职。吴国桢认为自己不合适,向蒋介石推托,蒋介石直言不讳地说:“你很恰当,我要你今后全力争取美援”。
吴国桢任职台湾省主席后不久就向蒋介石请辞,理由是在工作中处处感到陈诚对他的掣肘,老蒋对吴的辞职不但不批准,还对吴说:“辞修和你斗,你就和他斗,我支持你”。

照此看来,吴国桢在蒋介石那里十分受宠,却为何又遭蒋介石的排斥呢?据吴国桢自己说:是蒋先生为了经国的缘故。

与“太子”积怨太深

吴国桢与“太子”蒋经国的矛盾并非始自台湾,而是源自上海。

1948年8月,为了整肃经济,蒋介石派蒋经国以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员的身份赴上海稳定物价。蒋经国一到上海就摆出了要大干一番的架势,信誓旦旦地表示这次到上海专打“老虎”,不打“苍蝇”。在之后的调查整顿中,蒋经国也确实没手软,一下子就抓捕了64只“老虎”,这里面包括“面纱大王”荣鸿元,“证券太保”经纪人杜维屏,华侨大商王春哲等等。

蒋经国在上海“打虎”,其整顿经济的初衷没有错,但他独断专行的处事风格却让上海市长吴国桢十分不满。作为“钦差大臣”,蒋经国在“打虎”时要抓谁就抓谁,抓完了再去找证据,要杀谁也是他说了算,完全无视上海市政府的存在。

这种铁腕式的高压手段,吴国桢认为根本就无助于解决经济问题,他亲赴南京面谏蒋介石直陈利弊,却未被采纳。两个月后,蒋经国在上海失败而归,于是把这笔帐算在了吴国桢头上,认为失败是吴国桢不合作的结果。

国民政府迁台之后,蒋经国就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一职,奉父命独揽了整个台湾岛的安全、情报与特务系统大权,大搞“防谍肃奸”运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台湾民众的人身自由受到极大限制,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电话被窃听,信件被拆看,书刊要检查,言语中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通匪”的帽子。

深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吴国桢难以容忍蒋经国这种专横做派,经常以“省主席”身份进行干涉。1952年,台湾火柴公司总经理王哲甫因被指控与共产党有过交往而遭台湾省保安司令部逮捕。吴国桢认为证据不足,以保安司令部司令的身份要求释放王哲甫,结果遭到蒋经国的拒绝。

吴国桢忍无可忍,就向蒋介石建议:要求“禁止随意抓人,逮捕后14天,一定要释放,或起诉。所有刑事案件,除了那些涉及共产党和间谍活动案,都应交民事法庭审判,而不是交军法审判;即使是军法审判的案件,也应该允许被告有辩护律师。”蒋介石没有采纳吴的建议。

此后不久,基隆市参议会开会选举议长那天,又有两个议员突然失踪,吴国桢经过查询才知道两位议员被特务囚禁在某旅馆内。吴国桢要求蒋经国开除两名参与绑架议员的特务,但遭到蒋经国的抵制。

吴国桢再次向蒋介石进言:“总统要培植经国兄,就不该派他主管特务,因为这种工作,越权干政,并且妨害人民生活与言论自由,易成为人们仇恨的焦点,是爱之适足以害之也。”很显然,吴国桢高估了蒋介石对他的信任,当他发现“蒋先生爱权之心胜于爱国,爱子之心胜于爱民时,已噬脐莫及”。

此外,吴国桢与蒋经国的矛盾还表现在政府经费上。对于蒋经国所主持的“政治部”,“救国团”等预算外的额外要求,吴国桢往往不客气地予以婉拒。吴国桢自己也很清楚,他与蒋经国的关系已经坏到无法弥补,吴国桢曾对《自由中国》杂志社长雷震说:“我只是采用消极行动,不发给经费,所以蒋经国恨死我了”。

其实岂止蒋经国,蒋介石也早就对吴国桢的不停进言反感异常,只是由于台湾初建,需要吴国桢联系美援。随着美国援助的稳定,吴国桢对蒋介石的重要作用已然不大。所以当吴国桢与蒋经国水火不容之时,蒋介石甚至产生过除掉吴国桢的念头。

台湾不能再待了

1952年,蒋介石为过65岁生日,邀请吴国桢夫妇到台北郊外草山吃晚饭,并留宿。第二天,吴氏夫妇下山时却找不到来时开车的司机,只好由蒋介石又派了一名司机。开车不久,吴国桢夫人就感到腹部不适,停车去找方便之处。待夫妇二人方便后回到停车处,发现司机脸色刷白。原来汽车的四个轮子中有三个的固定螺栓都已被人拧掉,要不是吴夫人腹泻,一旦汽车开始快速下山,车轮必然飞脱,吴氏夫妇必死于“车祸”。

死里逃生的吴国桢终于醒悟:如今美援稳定,自己拉关系的使命已经结束,蒋介石要“卸磨杀驴”,台湾已经不能再待下去了。1953年4月,吴国桢向蒋介石请辞台湾省主席一职,很快辞职被批准。5月,吴国桢以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为名,携全家赴美,但年近八旬的老父和次子吴修潢却不准同行,留在台湾做了“人质”。

初到美国的吴国桢,一下没了生活来源,只能靠给《芝加哥论坛报》当远东顾问,或是在大学作巡回演讲赚些家用。由于顾及老父和次子的安全,吴国桢一直谨言慎行,演讲时不会为了报酬而透露一些难以公开的隐情,从没说过半句对蒋氏父子的不满之词。但这一切很快就由于从台湾岛内传来的吴国桢任职期间贪污的谣言改变了。

与蒋介石隔洋对骂

1953年11月,“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突然被蒋介石免职,罪名是“蒙混舞弊,不尽职守”,同时蒋指责王世杰曾私下批准吴国桢套汇12万美元。这就是说在美国的吴国桢属于携款私逃。

消息传到美国,让吴国桢深感委屈。1954年1月初,吴国桢致信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张其昀,请将信函转蒋介石,要求“对外界所传,彻底查明公布真相”。信发出多日却未见回音。无奈之下,吴国桢只好又写《辟谣启事》寄给台湾的父亲,嘱其以广告方式刊登。

广告中说:“查桢此次来美,曾经由‘行政院’陈院长批准,以私人所有台币向台湾银行购买美金五千元,作为旅费,此外并未由政府或政府中之任何人员批准拨给分文公款……桢为国服务二十余年,平生自爱,未曾贪污,在此国难当头之际,若尚存心混水摸鱼盗取公带,实将自觉不侪于人类。”

信中的言语并无对蒋氏父子的攻击,但吴父奔走数日,却没有一家报纸敢于刊登,直到2月7日才获得蒋介石的同意发表。但就在同一天,由于一直等不到台湾方面的任何辟谣说明,深感含冤莫白的吴国桢,先后在芝加哥WNC电视台和CBS全国广播电视网发表谈话,声明自己辞职来美是因为与蒋介石“政见不同”,而所谓的携款私逃完全是政敌的污蔑行为。

由此,吴国桢与蒋介石父子及台湾的挺蒋派展开了隔洋骂战。

在电视台谈话后不久,吴国桢在接受合众社记者采访时说:“我深信,目前的‘政府’过于专权。”十天后,在台湾“国大”二次会议召开之机,吴国桢又寄出《上国民大会书》,严厉批评台湾一党专权、特务横行和对民众进行思想控制。

台湾方面,当时的“立法院长”张道藩首先跳出来,列举了吴国桢自上海市长至台湾省主席期间的十大罪状,其中大都是类似“得款自肥”、“营私舞弊”等经济问题。与此同时,岛内许多忠于蒋家的要员们纷纷指责吴国桢“反动”、“狂妄”。

国民党的声讨自不待言,就连台湾大学与台湾师范大学的“全体教授”也披挂上阵,联名发表文章,攻击吴国桢。大学教授们认为,台湾言论自由,“都可畅所欲言”、有“集会结社自由”,吴国桢在台湾不讲话,在美国才讲话,品格有问题。

种种莫须有的罪名扣在了吴国桢头上,吴国桢忍无可忍,抛出自己的杀手锏,在美刊出《上总统书》,批评蒋介石“自私之心较爱国之心为重,且又故步自封,不予任何人以批评建议之机会”。同时,吴国桢还将攻击主要矛头直指“太子”蒋经国,说他是台湾政治进步的一大障碍。

为此,蒋介石恼羞成怒,于3月17日下令,以背叛国家、污蔑政府等十余项罪状撤免吴国桢“行政院”政务委员一职,并开除国民党党籍。至此,吴国桢与蒋介石彻底决裂。

此后,蒋介石向美国提出要将吴国桢引渡回台,遭到美国拒绝。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罗伯逊通过美国驻台“大使”“劝告”蒋介石不要再对吴国桢施以攻击,否则将对台湾当局不利。蒋介石只好下令禁止台湾报刊继续刊登攻击吴国桢的文章。

至此,轰动台湾的“吴国桢事件”,以吴国桢长期流亡海外的结局而告终。但是,吴国桢还是对蒋介石曾经的器重身怀感恩,后来有人邀约吴国桢撰写回忆录时,尽管吴国桢已与蒋介石决裂,仍是婉言拒绝,并引古语以自喻:“‘负国之臣,不足以言忠也。’又何必自讨无趣耶!”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关键词:蒋介石,吴国桢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