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文章 > 正文

苏轼简介: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后世这么多人喜欢?(4)

年少时读过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初读时,感觉那种压抑不住的悲痛如平地而起的惊雷震彻心扉,吟诵了三四遍,不知不觉便记住了。多少年后,再回味这首词,只盯住了“小轩窗,正梳妆”,于是瞎想狂猜在苏轼与王弗的婚姻里,似乎爱情的成分少一些,亲情的成分多一些。

最近在APP“喜马拉雅”上听《有种后宫叫德妃》,常常忍不住想,假如苏轼是皇帝,王弗和朝云都是宫妃,那谁更受宠一些呢。如果我是苏轼的话,当然更喜欢朝云。她与苏轼在同一轨道上,在冷寂多于热闹的人间,能让苏轼减少凄清,她懂得那种“不合时宜”实是他的坚持自我、不趋炎附势。

苏轼是优秀的文学家,却显然不是杰出的政治家。神宗即位之初,看到国家积贫积弱,遂欲兴利除弊、富国强兵,任用王安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大潮滚滚而来,此时的苏轼却逆流而上,写了洋洋数千言的《上神宗皇帝书》。他注意到了新法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即对新法进行了全面否定,从政治上来说,确是不成熟的表现。但他敢于诚实地提出问题,满心是对民瘼的关切,表现出了一个有责任感的士大夫的担当。

待到王安石罢相,司马光执政后,没有经过广泛调查的司马光与朝廷实权人物达成协议,全部废除新法。此时,苏轼却由于担任了湖州、黄州、常州等多个地方官,积累了丰富经验,认识到了新法中免役法的好处,并成为大力维护者,于是又遭到司马光背后不少保守朝臣的敌视。

一反对,一维护,人生就已过去了大半。

在苏轼的生命历程里,无论持何种政见,皆是出于公心,从没为身谋而见风使舵,就连与他不合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武士在战场英勇杀敌是英雄,文臣坚持理想、不避权势、直言敢谏同样是英雄。

许多人喜欢苏轼,是因为他的韧性。他随遇而安,乐观放达,即使在最冷僻荒凉的地方,也能让生命开出花来。而我更喜欢他灵魂里的刚性,他是儒家精神滋养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一腔热血,不避风雨,敢说敢做,赤诚实干。这样的人,才是中国的脊梁!这样敢说真话、能干实事的人多一些,我们的国家才会少走弯路、更加繁荣富强!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关键词:苏轼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