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闲话历史 > 正文

清末民初北京天桥为什么能汇聚那么多江湖艺人(2)

2019-03-11 13:20:23  澎湃新闻    

天桥充斥的这些低级趣味里边,艺人最拿手的、也是观众最喜欢的,就是成人内容。在这个地方唱昆曲《牡丹亭》,对牛弹琴无人喝彩;唱黄调《十八摸》,喜闻乐见欢声雷动。黄色笑话里的笑点,都来自人之常情。讲黄色笑话,直接挑逗观众的生理冲动,效果极佳;听黄色笑话,除了一般的幽默效应,还会获得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快感。而且黄色笑话的接受度最高,它不需要观众具备任何文化素质,甚至都不需要观众有脑子,带着那副能分泌性激素的躯壳来就行了。

有一篇古文所描绘的事物,能够对笔者上述观点提供佐证。九十年代中学生使用的是“人教版”的统一教材,其中语文书里有一篇《口技》,作者叫林嗣环,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福建人。这文章写得很生动,但收录进语文书上的这个版本被修改过,编审教材的老师删掉了原文当中的一句话:“遥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

口技就是一门很典型的江湖卖艺,它还是相声的早期雏形之一。在江湖黑话当中,对口相声与单口相声分别叫“双春”和“单春”,口技叫“暗春”。口技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这样的:口技艺人穿长袍大褂,和相声艺人出场装扮完全一样,入大活之前,他先要对围观者亮个身,把大褂撩起来,故意大幅度在原地转两圈,再走几步,“您各位都瞧真着了吧,我身上什么家伙响器都没藏,全靠这张嘴”。说到这还会大张嘴巴吐舌头,“嘴里也没藏东西,舌头底下更没有……您说什么,让我再把嘴巴张大点?这就最大啦,再大下巴脱臼啦”。说上这么几句俏皮逗乐的闲话,热个场子活跃下气氛。表演场地是一块直径为一米多点的围圈,围绕着几根插到土里的竹竿,即黑话里说的“画锅”。

圈里边有一副破桌椅,他会把桌椅也拿起来展示给围观者。把这些和外边的观者交代清楚,用芦席绕着几根竹竿,把这块地围起来,自己走进去,一上来先念一首定场诗,再拍穷摔(醒木),入正活。这里面的很多程序都被后来的相声学走了。

接下来他开始正式表演,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秘诀:第一是讲究“凡事都挂色(shai,三声)”,轻则打个擦边球的小笑料,重则整段重口的黄腔荤调。口技又是以“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神乎其技如其亲临”为表演特征,艺人之前对观众热场时的种种交代,其实属于心理学上的暗示与诱饵,通过提前制造悬念,已经开始调动起观众的情绪。此时他依靠声音传达的信息,单纯通过听媒,对围观者造成的冲击感染力就更加浓郁。正所谓“耳听为虚”,听觉是并不精准的感官刺激:一个少妇站在你面前,让你亲眼看见了,那她长得什么模样、具备什么气质,一切都固定下来,你对她不存在延伸幻想的空间;但如果只是通过听觉,听到一个正在“语猥亵事”的少妇,就会产生强烈的抽象发散效应,让人浮想联翩,激发出无限延展的幻想空间。当口技表演加入色情内容,通过听媒途径,给听众心理与生理带来的双重快感,就会更给劲。对于口技艺人来说,以挂色的内容拿人,这诀窍是在他学艺之时,师父言传身教告诉他的,师父又是师爷教出来的……再往上一直追溯到头,师父会郑重其事地训导他,孩儿啊,这是咱们这一行的祖师爷开宗立派,草创这门营生之时就祭出的传家宝,多少前辈几百上千年留下来的绝活儿。

清末民初北京天桥为什么能汇聚那么多江湖艺人

天桥的人群

第二叫作“边盘扣子边杵点”。在天桥这地界,甭指望能有多自觉的高素质观众。口技艺人坐在席子圈里边,围观者站在席子外边,视线阻隔,非常被动。自己一入正活,进入状态就什么都不管,跟开火车似的,把所有节目内容一口气都演完,然后再捧着笸箩出来求各位大爷赏钱……这可行不通。撂地卖艺,艺人无法约束观众的行动,他演得再好,把观众伺候得再高兴,席子外面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但只要他刚一说“收钱”,观众哄一下全散,半个子都得不着,这不就白忙活了吗。因此,口技艺人不能等演完了再从席子圈里走出来跟观众要钱,而是在表演进行过程中,既要用节目内容拿住人,别让观者走,又要利用节目内容诱导观众,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主动抢着往席子里扔钱。说难并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窍门叫“盘扣子”:扣子就是表演内容当中,那些让情节进一步发展,或产生承上启下作用、情节发生重大转折处的戏点;盘扣子是在预备铺开戏点前,艺人故意放缓节奏,拖延挑逗,吊起观众的胃口;杵点就是利用观众急于知道后续情节的欲念,让他们在饥渴难耐的情绪作用下,主动掏钱。就用《口技》被删的这句话做解释。当艺人表演到“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的这个片段时,他会在“摇其夫”和“夫呓语”两个环节故意拖沓磨蹭,无论妇人怎么摇晃,丈夫就是满口梦话怎么都摇不醒。此时此刻,席子外这些男观众急切地想知道接下来那些更加火爆的事。就在现场氤氲着的淫欢氛围中,他们见识了艺人三番五次的磨蹭,不用把这张窗户纸点破,大家都心照不宣了,早就明白这是艺人在暗示咱们赶紧掏钱呢,于是纷纷解囊,把零钱铜子从席子上抛进去。席子里的艺人一看目的实现了,扔进来的钱差不多也达到他的心理期待值,得嘞,见好就收,不在这瞎磨叽了,赶紧进入之后“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的重点情节。

一个黄、一个脏,构成天桥的主色调。这地方有没有知道做艺分寸,讲究起码的社会公德原则,坚持管束自己杜绝“荤活儿”的艺人呢?当然有,肯定有一些响当当的名家,是从这个凡尘堆里摸爬滚打、实实在在走出来的,但这样的能人实在太少了,绝大多数是苟且度日的一群人。形成这种风气,有个主要原因,即艺人之间竞争加剧造成的。彼时,天桥艺人的生存环境,笔者用八个字来做个总结,就是“野生世界、动物凶猛”。

清末民初北京天桥为什么能汇聚那么多江湖艺人

老北京天桥的牌楼

天桥卖艺场子的中心区并不算大。今天天桥南大街的东侧,有北京自然博物馆;博物馆斜对面、与天桥南大街相交的是东西走向的北纬路。民国初年北京修有轨电车时,天桥是总站,北纬路的南侧不仅有停车的站点,还有一段供电车掉头的圆形轨道,俗称“大转盘”,周围人流最为密集。大家都注意到这地方一年到头热闹,就跑到附近卖艺来。天桥南大街与北纬路交接这个丁字路口的西北角附近,当时有家叫“天乐剧场”的戏园,没有起梁铺瓦的好房顶,凑合着用铁皮搭了一个棚子,非常简陋,和大栅栏与宣南的正规戏园没法比,如今就是郭德纲德云社的老剧场。以天乐剧场为原点,向正西、正北方向各延伸约三百米,形成的这块四方地,就是卖艺场子的核心地域。由此向南直到天坛西门、向东直到天坛西路把口一带,虽然路边也常有些撂地艺人,但距离核心越远就越冷清。

就这么大的一块地界,但是艺人越来越多,全削尖了脑袋往这扎。按耍车把式的老艺人金业勤回忆,最多时,有六百到八百艺人来这讨生活,随着空间资源的紧张,艺人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卖艺场子的环境气氛,完全像一个城乡接合部的集贸市场,撂地艺人就如同摆摊的小商贩,一个挨着一个,鳞次栉比。一方面,撂地的场子不是供艺人专享专用的,而是谁的能耐大谁就能用。我今天犯懒不想出摊,这场子就让别人给占了;我今天家里有事,惦记早点回去,离太阳下山还有三个钟头我就收摊了,前脚刚走,后脚立即让其他人占了。而且这块地界还是“撂明地”,意味着这场子有使用费,要向经营这块“明地”的摊主奉上孝敬钱。另一方面,逛天桥的观众也像逛集贸市场,除少数简陋棚屋剧场外,就是个开放空间,走马观花随便瞧随便看,而且主动权始终放在他这边,他觉得谁的表演好看就看谁,他愿意舍钱才舍钱。

这种环境特征,就使同处一地的江湖艺人,互相之间处于激烈的竞争状态,极度强调江湖艺人拿人的本事。首先是快,咱俩都是说相声耍贫嘴的技艺,你用四秒钟就能把观众逗笑,我需要四秒半,就比你慢半秒,但观众的钱已经扔给你了,到晚上收摊,你就有钱买窝窝头,我就得饿着。其次是奇,我今天出摊,往两边一瞧,左边是个耍狗熊的,右边是飞刀子的,坏了,今天真倒霉,论场面阵势,左邻右舍都比我抢眼。傻老爷们多的是,哪儿都看得见,狗熊可不是满大街都有的,今天我跟狗熊挨一块,人家肯定先去看狗熊,就没人瞧我了。但这是撂明地,不管赚不赚钱,都得向把持这块场子的摊主交份钱。如果我今天不能把狗熊的风头压下去,就意味着不仅不挣钱,还得往里倒贴,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出奇制胜。什么样的奇招,能让我把被狗熊夺走的人缘再抢过来,能让我把观众从熊掌中再吸引过来?狗熊会卖蠢能卖萌,还会钻火圈,“憨态可掬”这四个字是它吸引人的地方,我不如它;但是它不会撩拨男观众的性趣,畜生就这点不如我。思来想去,就黄段子最管用,接下来我就扬长避短呗。

清末民初北京天桥为什么能汇聚那么多江湖艺人

清末民初的天桥杂耍

关键词:

相关报道:

     

    马王堆汉墓新发现:出土丝织品中织有成句吉祥语

    22-11-04 10:36:36马王堆汉墓,湖南博物院

    《楚乐器研究》:填补音乐考古相关空白

    22-08-12 10:37:53侯乙墓,楚音乐,楚文化

    5000年前的古人如何防洪?

    22-07-29 15:23:00良渚遗址,良渚古城

    浙江施岙遗址是良渚王国的“国营农场”?

    22-07-05 09:43:28施岙遗址古稻田,考古

    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多震撼?

    22-06-29 11:29:11青铜时代,礼乐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22-06-28 10:24:01法源寺,北京中轴线

    三星堆考古呈现中华先民多彩生活画卷

    22-06-24 10:24:19三星堆考古,蜀国古史

    鹅是从什么驯化来的?

    22-06-23 11:44:16田螺山遗址,考古

    凉山州盐源老龙头墓地 川滇青铜时代“年代新标尺”

    22-06-16 10:24:00凉山州盐源,青铜时代,考古

    消失的西北神秘王国 曾让蜀马扬名 奠定茶马贸易基础

    22-06-02 14:15:58茶马贸易,古代丝绸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