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闲话历史 > 正文

巴尔扎克真懂“中国”吗?中国离他是那么近,又那么远(3)

巴尔扎克真懂“中国”吗?中国离他是那么近,又那么远(3)
2019-08-15 13:50:06

巴尔扎克真懂“中国”吗?中国离他是那么近,又那么远

《香港某村庄小广场》,1838年,博尔热

明面上,巴尔扎克以“中国”为题,对它的赞美大过批评,其实是在表达对本国的不满,“生产和对外贸易在中国和英国一样都是忠实可靠的,相反,在法国,所有伪劣产品用来出口。产品弄虚作假的情况令人发指,这种不光彩的盘算方法腐蚀了整个阶层。国家和市政府‘为穷人’创办了免费市镇小学,穷人并不能让孩子进去读书。这些学校里全是富人的子弟⋯⋯”

描写,分析,批判人的本身,人类和社会从来都是推动巴尔扎克写作的不竭动力,童年的耳濡目染让他将中国元素化为己用,他从各种类型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发掘内心,解剖激情。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中国于他而言确实是奇特的,存在于理论和想象中,他对它充满了赞美和向往,但因知识和经验所限,他了解的永远是“第二手”的中国,就像他想当然以为“中国和中国人就如同在大屏风、小围屏和小瓷器、大花瓶及绘画中的形象一样”,男人圆脸小嘴,蓄八字小胡,戴着形似灯罩的帽子,女人穿着肥大的绣花袍子;无论男女老少,总是佝偻着身子,似乎永远直不起腰来。殊不知那是为迎合欧洲市场需要创造出来的形象,事实上,去过中国的人就会发现,“他们既非那样丑,也不那样滑稽可笑。”可惜的是,巴尔扎克一生没到过中国,他离它是那么近,又那么远。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沁”中国:一个温暖孟加拉国的故事

    23-09-27 14:14:48“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

    耶鲁大学人类学家答疑,人类为什么会选择农耕与定居?

    22-11-04 17:27:30农耕文明,《国家的视角中》

    1154年,人才大爆炸

    22-10-28 18:14:45科举考试,秦桧

    科举的弃儿,科学的牛人

    22-10-28 18:01:58郑和航海,李时珍

    古代对君子的要求是什么?

    22-09-23 12:36:30五代十国,周文矩

    吕蒙正为何敢当面泼宋太宗的冷水?

    22-09-22 18:19:57吕蒙正,宋太宗

    朱允炆:一个被诸多忠臣拥护的君王

    22-09-15 18:44:31朱允炆,朱元璋

    竹林七贤消亡史

    22-09-08 11:45:37竹林七贤,嵇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