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文章 > 正文

差点害死一代文宗苏轼的“乌台诗案” 是怎么回事?(3)

曾经的文坛领袖,如今却沦为“犬鸡”,这令人们无法接受,可是,苏轼的苦难却刚刚开始。在御史台的监狱当中,苏轼被连番审讯,审讯人员将他“有问题”的诗文全部列举出来,问他其中是否蕴含讥讽的内容和含义。更加阴狠的是,这些诗文大多都与苏轼的好友王诜,李清臣、司马光、黄庭坚等人有关系。

这样一看,御史台的目的昭然若揭,他们是想借这个机会,将旧派的势力一网打尽,至少也要杀一杀司马光等人的锐气,至于苏轼,他们则想将他置于死地。

可是,御史台的证据却少得可怜,他们的所谓“供状”,大多都是构陷,且十分牵强附会,比如监察御史行舒亶根据《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上奏弹劾说:“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仔细一看,就可以发现御史台的弹劾很多都是捕风捉影,解释也十分牵强附会,但是这又如何,当他们想要说苏轼的诗文是在讥讽朝政的时候,关在监牢里的苏轼,又能如何辩解呢?更何况,神宗对苏轼,真的起了杀心。

然而,苏轼并非孤立无援,乌台诗案可谓举国震动,不少人都出面营救苏轼。当神宗依旧犹豫不决时,宰相吴充对他说:“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曹太后也替苏轼说话:“昔仁宗策贤良,归喜曰:‘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今杀之可乎?”就连已经退居金陵,曾为苏轼政敌的王安石也上书神宗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宋史》)章惇等人亦出面力挽。由于苏轼很得民心,他下狱受审以后,远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也天天为他焚香念佛,祈祷平安。

关键词:苏轼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