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文章 > 正文

北宋欧阳修有多牛 唐宋八大家四个是他学生(2)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录,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年),48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以文章为“敲门砖”,造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但愿获得这位文坛老将的推荐。张方平说,文章方面,我人微言轻,此事非欧阳修莫属。张方平写了一封保举信,让苏氏父子往京城造访翰林学士欧阳修。

实在,欧阳修与张方平曾因政见分歧而交怨,一贯合不来,但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其实不由于他是政敌保举的而怠慢,反而击节道:“后来文章当在此!”当即向宋仁宗上《荐平民苏洵状》说:“伏见眉州平民苏洵,实行淳固,性识明达,亦尝一举有司,不中,遂退而力学。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效。其所撰《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效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在天子和士年夜夫间死力推誉,苏洵从此名动京师。

欧阳修和苏轼也有一段佳话。在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担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在这次考试中,欧阳修也看到一份较好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欧阳修估计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这种文风需要鼓励,但毕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这份卷子取成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与苏轼一同被欧阳修录取的,还有他的弟弟苏辙,以及北宋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人物。欧阳修以其卓越的识人之明,为北宋及整个中国文学史做了一份突出的贡献。

苏轼考中进士后,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欧阳修称赞苏轼文章写得好,说读着他的信,“不觉汗出”,感觉自己也该避让这后生三分。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人。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关键词:欧阳修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