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欧阳修不但自身是一个大文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又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而且欧阳修带出来的五个学生,也位列唐宋八大家!
也就是说,“唐宋八大家”,除自己外,其余宋代五人都出自欧阳修的门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都是在不名一文之时,被他相中、推荐、提携而名扬天下的,所以他堪称千古最牛伯乐。
欧阳修的第一个学生叫曾巩,开始不名一文,屡试不第。有一天心血来潮,就写了封信给欧阳修,信里面有他的大作《时务策》,推荐自己。没想到,欧阳修一读之下,大为惊讶,觉得是个人才,甚至还写了撰文《送曾巩秀才序》,为其叫屈,为其扬名。欧阳修在给曾巩的回信中说:“其年夜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标准”,充实必定了曾巩文章的思惟性和艺术性。随后,欧阳修直接把曾巩收入门下,后来才有曾巩的一鸣惊人!
(曾巩)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所以可以或许成绩如日中天的文名,也得益于欧阳修这位伯乐。苏洵27岁才起头奋发为学,后来进军考场,却连连落榜,性情强硬的他,爽性把本身之前写的文章付之一炬,然后闭门谢客,静心念书,经过数年磨砺,终于文章精进,下笔如有神。后来,48岁的苏洵将文章投给了欧阳修,是金子总会发光,苏洵的文章让欧阳修高呼:“后来文章当在此!”立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从此苏洵名动汴京!
苏洵的二个儿子,苏轼和苏辙的出名,也算是欧阳修的提携。其中,苏轼是因为欧阳修是科举考官,所以也算是欧阳修门下。闲话一句,古代考官,都相当于科举士子的老师。
苏轼
欧阳修的最后一个学生,非常有戏剧性。这个人叫王安石,后来被称为“拗相公”,南京人,脾气却特别臭。故事是这样的,王安石科举时,欧阳修曾赞扬他的文采,还写了一首诗夸奖他。结果王安石不领情,还挺自大,写了一首诗反击。不过,欧阳修对待才子,向来脾气很好,后来交往很密切,直到王安石变法,观点上才有巨大分歧的!
(王安石)
言而总之,在政坛上,欧阳修性格过于直接,史载“刻薄有加,宽容不足”,情商比较低。晏殊曾说:“吾重修文章,不重他为人。”即,我重视欧阳修的文章,但不重视他的文人!
然而,欧阳修在对有真才实学的晚辈上,却是好脾气,气度非常大。一旦遇到,那么就是尽最大努力去赞美和推荐,最终让一群默默无闻的青年才子,名动汴京,比如张载、程颢、吕大钧、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都得到过他的赞扬或推荐。
(欧阳修)
所以,《宋史·欧阳修传》评价:“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因此,不管欧阳修政坛上情商如何,单说他的眼光,就可谓中国最牛的老师,最牛的伯乐!千古之中,谁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