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文章 > 正文

欧阳修被指与外甥女通奸 被贬后成就名篇《醉翁亭记》(2)

朝堂非议喧嚣,政敌落井下石,欧阳修污名难洗,宋仁宗一纸诏书,欧阳修贬滁州知州,时年39岁。这次“乱伦”非议,加之新政失败,将不惑之年的欧阳修推到了精神谷底,他在江淮之地的滁州自号醉翁,借酒浇愁,寄情山水,无意间写下了流传百世的《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这首《醉翁亭记》特有韵律,连用二十一个“也”字,达到了艺术成熟的高峰,将欧阳修慵懒轻松的人生态度,以及“为政宽简”的施政理念,融入滁州琅琊山美景中。欧阳修的人生态度看似消极,却契合“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小鲜”老庄思想,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醉翁亭记》以深刻笔力描写了滁州琅琊山朝暮四季变化,犹如朝堂政治的风云变幻;而自号醉翁宴饮,全文以“乐”字贯穿,则体现了欧阳修无意党争,放浪形骸,寄情山水的情怀。此篇绝世美文背后,也隐藏着欧阳修的难言苦楚,四十岁盛年却以醉翁自号,“饮少辄醉”“颓然乎山水之间”,都深刻烙印着无法排遣的心灵创伤。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对欧阳修来说,改革失败,亲人告发,两次被贬,或许唯有美酒可以解忧,山水可以沉醉吧。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关键词:欧阳修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