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法源寺见证了哪些历史事件

很多人听说北京法源寺的名字,是从李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在这部小说里,著名变法维新人物梁启超、谭嗣同曾经游览过法源寺,并在这里见面,讨论了一番佛法和时事。临别时,梁启超还请谭嗣同到京城八大饭馆之一的广和居吃饭。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法源寺见证了哪些历史事件

谭嗣同出生于宣武门外的烂缦胡同,戊戌变法前夕进京时又居住在半截胡同的浏阳会馆。烂缦胡同和半截胡同都毗邻法源寺。因此,不管是少年时候的谭嗣同,还是青年时候的谭嗣同,都有可能信步来到法源寺游玩。

法源寺位于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西砖胡同西侧。这是一座古老的寺庙。它的历史甚至超过了北京城的历史。法源寺始建于645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而北京城的前身元大都,最早在1267年(元朝至元四年)才开始营建。法源寺比北京城早了600多年。

修建法源寺的人,是唐太宗李世民。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法源寺见证了哪些历史事件

645年2月,李世民亲自率领大军从洛阳出发,远征高句丽。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唐朝军队多次取得胜利。可是,由于战事拖得太久,战线拉得太长。转眼到了冬季,高句丽气候变得异常寒冷。唐朝军队难以适应当地气候,再加上粮草难以为继,只好班师回朝。

李世民回师途中经过幽州时,下令在幽州东南部修建一座寺庙,哀悼阵亡将士。寺庙赐名为“悯忠寺”。不过,4后的649年,李世民病逝时,这座寺庙还没有修建完工。直到696年,悯忠寺才修建完成。

悯忠寺断断续续修建了几十年,规模很大。在悯忠寺里有一座悯忠阁,供奉着捐躯将士们的牌位。《天府广记》卷38记载:“悯忠高阁,去天一握。”由此可以想象悯忠寺的雄壮巍峨。

1400多年来,悯忠寺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被誉为“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法源寺见证了哪些历史事件

唐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军队占领了悯忠寺,将之改名为“顺天寺”,并在寺内建了一座无垢净光宝塔。无垢净光宝塔里面有一块碑文,是唐朝著名书法家苏灵芝撰写的。这幅碑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中国古代唯一从左至右书写的碑文。

1057年,幽州一带发生地震,悯忠寺被摧毁。1070年,辽国人将悯忠寺在原址修复,改称为“大悯忠寺”。

1127年,金军大举南下,攻陷了北宋都城开封,将宋徽宗赵构和宋钦宗赵桓押送到北方,拘禁了20多年。1153年,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后,将宋钦宗关押在大悯忠寺里,住了好几年,直至病逝。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法源寺见证了哪些历史事件

1289年,抗击元朝军队的南宋谢枋得被俘获到元大都,囚禁在大悯忠寺里。谢枋得看见墙壁间有一块曹娥碑,哭泣说:“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随后谢枋得绝食5天,为国尽节。

1341年早春,元朝著名诗人张翥来到大悯忠寺参观,登上了悯忠阁,感怀之余,写下一首七律《辛巳二月朔登悯忠阁》:“百级危梯溯碧空,凭阑浩浩纳长风。金银宫阙诸天上,锦绣山川一气中。事往前朝僧自老,魂来沧海鬼犹雄。只怜春色城南苑,寂寞馀花落旧红。”

1630年,著名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刑场就在离大悯忠寺不远处的菜市口。袁崇焕死后,无人敢为他收敛尸骨。这时候,袁崇焕身边一个姓余的仆人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将他的尸骸偷出来,藏在大悯忠寺里。等风声过后,姓余的仆人才将袁崇焕悄然安葬。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法源寺见证了哪些历史事件

清朝雍正年间,由于大悯忠寺年久失修,清廷拨款进行重修。重修后,大悯忠寺被改名为“法源寺”——这就是今天的名字。

清朝末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著名的戊戌变法。然而,戊戌变法只进行了100天就宣告失败。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清廷杀害于菜市口刑场。他们的遗体也一度被藏在法源寺,然后才被分别安葬。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法源寺见证了哪些历史事件

1400多年来,法源寺不但成为了京城的一座地理坐标,更是一座文化坐标。无数文化名人来过法源寺,留下大量人文遗迹。2001年,法源寺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词:法源寺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