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考古学界毫无名气“小人物”,凭借直觉和魄力发现“中华第一城”

文:郭晔旻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我国世界遗址总数达到55,位居世界第一。

地处浙江省会杭州西北大约18公里的良渚(今属余杭区)在汉时称为“兰陵”,晋时改叫“梁诸”,到了南宋年间出书的《临安志》里又出现了“梁渚”的称谓。

如今这个“良渚”的地名,按照民国年间的《杭县志稿》的说法,也是源自宋代:“宋有良渚里”,相传当地旧时多“渚”,后垦为良田,故有此名,意为美丽之小洲。另外也有说法认为,“良渚”是以邻近的良山、渚山得名。各种说法,尚无定论。无论地名渊源究竟来自何处,直到民国早年,良渚还只是一个寻常的江南小镇。民国年间,镇上约有400余户人家,商店80余家,人口2000余人。

考古学界毫无名气“小人物”,凭借直觉和魄力发现“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地形图。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勘探时发现,当时城内有“工”字形的水系与城外的水网连通。该城为目前所发现的同时期中国最大的城址遗迹,可谓“中华第一城”

“良渚”这个地名在学界暴得大名可能要归功于一位货真价实的良渚人——施昕更。仿佛命中注定一样,上天赐予了这个学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在考古学界毫无名气的“小人物”一份属于考古者的直觉和魄力。

考古学界毫无名气“小人物”,凭借直觉和魄力发现“中华第一城”

关键词:良渚,施昕更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