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沈阳故宫,“宫”要高于“殿”,后宫建在一个约4米高的长方形土台之上,呈居高临下的态势。这是因为满人以渔猎为生,习惯于将房屋修建在山坡上,一防洪水,二防野兽。
清朝入关之初,由于故宫还没有修缮完毕,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曾经短暂居住在保和殿。这时候,保和殿的名字也被更改了。
1646年至1656年,顺治皇帝居住在保和殿,并在这里举行了大婚仪式。这时候,保和殿被称为“位育宫”。
1661年至1669年,康熙皇帝也在保和殿居住了8年,期间保和殿被称为“清宁宫”。
前面说过,“内廷”里也有极少数建筑被称为“殿”,这是怎么回事呢?
“内廷”第一座被称为“殿”的建筑是交泰殿。交泰殿是“内廷”三大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按照礼仪制度,乾清宫和坤宁宫是皇帝和皇后的住所,象征天和地。交泰殿是天地合一的象征,代表着人间,所以不称“宫”而叫“殿”,显示出与天、地的区别。
在“内廷”被称为“殿”的,还有养心殿、奉先殿、皇极殿、养性殿几座建筑。
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是一座小型建筑。最初,养心殿是宫廷造办处的一个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连名字都没有。雍正皇帝即位后,为了表达对父亲康熙皇帝的孝心,同时向天下人作出艰苦朴素的表率,将寝宫从乾清宫搬到这个作坊来,并在这里办公。雍正皇帝根据《孟子·尽心章句下》一句话“养心,莫善于寡欲”,起名为养心殿。
为了方便自己办公,雍正皇帝还在养心殿不远处的隆宗门设立了一个全新的机构——军机处。
在雍正皇帝以后,清朝历代皇帝都在养心殿生活、办公,昔日默默无闻的养心殿成为了朝廷中枢。
此外,奉先殿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不是寻常意义上的起居场所。皇极殿原来的名字叫宁寿宫,是康熙皇帝修建,作为皇太后颐养天年的场所。养性殿是宁寿宫后寝的主体建筑之一,由乾隆皇帝仿造“养心殿”兴建,兼具办公、生活两个功能,因而被称为“殿”,而不是“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