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原院长秦佑国:林(徽因)先生当时她上课,是黄包车拉着去的,拉到楼底下是学生把她背在身上,背上楼的。
在设计的过程中,周恩来总理建议整个国徽要体现出向上、响亮、挺拔的基调和气氛,并且还要把稻穗的图案设计进国徽里。
△周恩来和专家们查看国徽设计方案
电影《国徽》:
周恩来:中国的一南一北,主要是麦子和稻子。
新政协筹备组第六小组组长马叙伦:您是说,不光有麦穗,还应该有稻穗?
周恩来:为稻粱谋啊。
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召开一届二次会议,毛泽东主持通过决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国徽图案。国徽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中央美院方案(1950年6月15日)
此后,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教授高庄承担了将国徽从平面图案做成立体浮雕模型的任务。为使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符合于应用条件,高庄对国徽图案的细部进行了修改。
△清华大学方案(1950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