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历史影像 >

永远的青年赵世炎:不到20岁便立志救国投身革命(2)

“那个时候,赵世炎虽然年龄不大,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和政治问题的思考,还是比较成熟的,一点都不逊色北大的学生。”北京市西城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党史科科长袁晶哲表示,赵世炎不光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还在其他学校,包括北高师、北大,通过斗争实践的锻炼迅速成长。

既已立志救国,应该从何处入手?

为了解开迷惑,五四运动后不久,赵世炎参加了李大钊等人发起组织的“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的“少年中国学会”,成为最早的会员之一。他还效法少年中国学会,在一部分附中同学中,发起组织“少年学会”,并出版了《少年》半月刊。他在《少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抨击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和“封建官僚式的教育”。[3]

北京法文专修馆

为寻求民族出路,准备赴法勤工俭学

参与少年中国学会活动的过程中,赵世炎逐渐成长为一名工读互助主义的忠实信徒。

1912年,为“输世界文明于国内”,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等人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但在1914年曾一度陷于停顿。由于勤工俭学所宣传的“一面工作、一面求学,使劳动与学习打成一片以促进社会进步”的理念与工读互助主义十分相似,借着工读互助主义盛行的东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五四运动前后再次兴起。

受到李大钊的影响,赵世炎对赴法勤工俭学一事积极响应。当时其老师吴玉章回忆道:赵世炎意气风发,“因受当时民族危机的刺激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急于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便来这个学校学习法文,准备出国留学”。[4]

1919年9月,他进入留法勤工俭学的预备班北京法文专修馆学习法语,为赴法做准备,同时积极参加北京工读互助团的活动及相关会议。

在法文专修馆,赵世炎被选为学生会主席,负责学生会的工作,帮助贫穷的有志青年筹措去法国的路费,办理各种出国手续,还要参办李大钊筹建革命组织的活动。学习法文的时间不多,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和学习,常常在学校里过夜,没有床,就在办公桌上曲臂当枕而眠,早上醒来,急忙翻身下“床”,买来烧饼就白开水吃。[5]

1920年5月9日,带着工读互助的理想和李大钊的鼓励与期望,赵世炎从上海搭乘阿芒贝尼克号轮船启程前往大洋彼岸的法兰西。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法国经济停滞不前、民生困苦、失业众多、物价飞涨,赵世炎等留法的先进知识分子向华法教育协会建言献策,并且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工人的工作、生活状况,进而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

永远的青年赵世炎:不到20岁便立志救国投身革命

赵世炎(右一)在法国留学时寄回母校的照片。图/“北京师范大学”公众号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旅欧的赵世炎、蔡和森等先进知识分子与国内陈独秀、毛泽东等人都保持联系,党组织给他们邮寄重要资料,他们也接受着党组织的指导,并定期汇报工作。

一直致力于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赵世炎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积极利用他在法国的优势条件钻研马克思主义,加强与旅法华工、勤工俭学学生的联系,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赵世炎到法国勤工俭学以后,和工人阶级有一些实际接触,进行过实际斗争。后来,1920年到1921年期间,他和周恩来、张申府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这个时候他是真正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袁晶哲说。

国立蒙藏学校

积极培养蒙古族干部推动内蒙古地区革命工作

1924年秋,赵世炎应组织要求回国返京,接替何孟雄担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兼北京地委委员长(1925年1月以后改称书记)。

赵世炎认为,要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头一件事就是必须要有一个有着铁的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他担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后,十分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深入工人群众,培养发展党员,注意把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吸收入党。

赵世炎曾到母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及女师大等处公开演讲,在他的影响下,不少青年学生和妇女团体成员觉悟提高,加入了党的组织。[6]

为了推动内蒙古地区的革命工作,培养蒙古族干部,赵世炎还经常和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到国立蒙藏学校进行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他帮助蒙古族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民族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民族压迫来源于阶级压迫,只有推翻了反动统治阶级,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

在赵世炎等人的教育下,吉雅泰、乌兰夫等少数民族青年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前往热河、察哈尔、包头等地,建立中共组织,同时组织起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党部,发行《向导》、《中国青年》、《工人之路》等进步书刊,将革命火种播撒到偏远的地区。[7]

袁晶哲表示,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党组织决定在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和支部。“五四时期的国立蒙藏学校在北京是一所比较重要的学校,校内的蒙古族学生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比如参与游行、示威,还有的回到绥远去声援蒙古族学生。李大钊看到了这一批学生的力量,就安排赵世炎等人经常到蒙藏学校去活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少数民族支部也是在这里成立。”

永远的青年赵世炎:不到20岁便立志救国投身革命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欣侗

近一百年过去,经过腾退的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保留了封建时期宅院的基本构造,三进院落层次分明,厅堂开阔。几百年寿龄的枣树立于院内,枝繁叶茂,见证了这里从贝勒府到蒙藏学校,再成为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的利用区域。原本民族大世界的痕迹仍然可寻,玻璃窗上,衣帽鞋袜、可乐零食广告贴纸还在,曾经架起的钢结构棚屋已空。一墙之隔的院落外,就是如今北京最大的商圈之一——西单商业街。

后来,赵世炎的脚步南移,成为上海工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并于1927年春,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

1927年7月2日的黄昏,赵世炎被捕。在上海龙华监狱,敌人用尽酷刑,但他坚贞不屈。面对屠刀,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于1927年7月19日在上海枫林桥畔英勇就义。

■专家评述

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信仰永恒的赞歌

1927年,年仅26岁的赵世炎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慷慨赴死,他把敌人的监狱和法庭当成讲坛,大义凛然地宣传党的主张和共产主义理想:“志士不辞牺牲,革命种子已经布满大江南北,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共产党最后必将取得胜利!”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信仰永恒的赞歌。

赵世炎1901年出生于四川酉阳一个地主兼工商业主家庭,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教育。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住在宣武门外叙府会馆(今东椿树街附近)。受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影响,他积极投入新文化运动,并结识了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等人,同他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被选为附中学生会干事长,组织和领导同学们走出校门,同北京大学、北高师、中国大学等各大中学校的师生一起参加爱国运动。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赵世炎思想日益成熟。他主张中国应该实行社会主义,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封建家庭和旧教育制度的束缚。

1920年,赵世炎结束在法文专修馆的学习,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他按照李大钊的要求,一方面深入工人阶级,学习领导工人斗争的经验,另一方面坚持阅读法文版《资本论》和法共中央的报纸,提高理论认识。1921年春,他与张申府、周恩来、刘清扬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1922年6月,与李立三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被推选为书记。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成立后,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1923年3月,赵世炎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任中共旅莫支部委员。

1924年秋,赵世炎回到北京,担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兼北京地委委员长。1925年10月中共北方区委成立,李大钊任北方区委书记,赵世炎任北方区委宣传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和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地区革命运动。先后领导和组织了声援五卅运动、首都革命、三一八运动等革命活动,并到天津、唐山等地组织和发动一系列工人罢工,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方党组织建设、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顾赵世炎在北京求学和开展革命活动的经历,可以看到他由一个爱国的青年知识分子,逐渐锻炼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再到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工人运动的领袖,体现了他在人生道路上和政治上的成长与成熟。赵世炎心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把闪光的青春和满腔热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北京市西城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党史科

科长袁晶哲(本期顾问)

关键词:赵世炎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