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历史影像 >

昭君出塞前后:她如何能以微小注脚来诠释和平?(2)

昭君出塞:重启汉匈和亲

铜壶刻漏,斗转星移。昭君出塞的这一年,距离“马邑之谋”刚好过去了100年。而自百年前中止的和亲,在这一年再度重启。只是这次的局势是:西汉强而匈奴弱。公元前60年,匈奴内乱,五单于并立。一番内斗之后,形成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南北对立的局面。为自保,呼韩邪单于降汉,而郅支单于退居漠北、控制西域,与汉王朝敌对。

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磊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设西域都护府。来源/知乎@地图帝

又过了两年,呼韩邪单于朝汉,终于自称藩臣,而宣帝也优礼有加,给予其丰厚的赏赐。此时的郅支单于通过在西域地区的筹谋,其势力已经不容小觑,甚至杀害了汉使。汉将甘延寿、陈汤为抢占制敌先机,不惜以矫制的方式带兵攻入单于城,直接将箭射中郅支单于的鼻孔,后又于城内将其刺死。至此,郅支单于一支全军覆没。公元前35年,呼韩邪单于上书汉朝廷,表示愿意入朝觐见。2年后,呼韩邪单于再度朝汉,“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和亲的汉女子是谁?正是昭君。此时的匈奴与汉和亲,已不是从前汉朝为了稳住匈奴南侵而采取的权宜之策了;相反,单于为求与汉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提出求取汉女子,愿做汉家女婿。因此,昭君出塞,其实是为汉匈关系“锦上添花”。不过,锦不锦上添花并不是昭君之虑,她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名汉宫女子。对她而言,知晓呼韩邪单于欲娶汉室女子一事后,做出主动报名的决断肯定需要莫大的勇气。毕竟,那时的昭君也就是一个约莫20岁年纪的女孩而已。

李彩桦饰演的王昭君。来源/电视剧《昭君出塞》截图

我们不知昭君之思,但是依常人之情,可以猜想她或许是为了改变自身命运而做出远嫁的选择,并在未完全自知的情况下以自己的未来换取更为稳固的和平。《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是这样记载昭君的:“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史籍对昭君及其容貌的记载也很少,但是人们仍旧坚定地因昭君之德而认可昭君的“落雁”之貌。公元前33年,昭君头戴红暖兜、身着红斗篷,远去他乡。元帝将这一年改为“竟宁元年”,取国境安宁之意;呼韩邪单于也将昭君命为“宁胡阏氏”,颜师古注云:“言胡得之,国以安宁也”。昭君就这样迎来了未知的人生,而历史的新篇章也由此开启。昭君出塞后汉匈民生之变昭君嫁于呼韩邪单于后,诞下一子,名曰伊屠智牙师。昭君出塞第3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为继续维持汉匈和平,昭君遵从匈奴婚俗,复嫁呼韩邪长子复株累单于,并育有两女。昭君出塞后,其侄王歙、王飒也获封“和亲侯”,且他们封爵的名字取自和亲之事而非县邑之名,此足见昭君在汉匈关系中之重要。汉匈关系的大幅度缓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边境景象的变化。“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没了敌对和杀戮,一切都欣欣向荣。由于战事停歇,汉匈两方的人口也有了稳定增长,草原上多了许多纵马奔腾的喜乐之颜。两族的融洽相处,进一步带来了文化层面的融合。过去,匈奴与汉人之间的学习交流仅限于贵族之间,或是因军事需要而被动进行,例如赵武灵王曾推行的“胡服骑射”。昭君出塞后,这种偶发性的学习交流变成了遍在性的相互学习,也从贵族间的交往走向了平民大众。首先,其后的每位单于都会派一位儿子到汉王朝待诏,由于长期身处汉文化之中,质子们回到匈奴部落后,会将他们习得的汉语、汉文、汉仪讲给匈奴人听,也由此影响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此后,有更多王、侯率领他们的部属入汉,学习汉文化。其次,匈奴开始借鉴汉朝的继承制度。匈奴原来依照“传国与弟”的方式进行单于的政治继位,后来,呼韩邪单于采取了“兄终弟及”的方式。至单于比时,继承制度同时纳入传子与传弟两种途径,形成交叉继位的混合机制。再者,随着昭君出塞与汉匈文化融合,中原的手工业制作技艺也被匈奴习得。据考古发现,西汉晚期的匈奴男性墓葬中,出现了弓、弩机、剑、矛、斧,乃至流星锤等兵器,可以将之视为匈奴人对中原兵器制作的学习与借鉴。此外,匈奴人的生活、生产中也掺杂了部分农耕劳动,传说昭君为牧民们带去了中原的五谷种子,还教当地的妇女使用胭脂等化妆品。而匈奴人纯熟的养殖、车辆、武器和骑射等技艺,也被随后友好往来的汉使带回了中原。汉匈就这样在彼此的相互学习中,共同拥抱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与民族文化内涵的拓宽。这种民族间的交流学习,其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和永恒主题。不仅是文化上的深度交融,昭君出塞后,由于国家战争消耗的减少,不论匈奴还是汉王朝,均得以抽出更多的财力与物力投之于社会建设。于是,双方不久后就互通关市,徭役赋税也减少了很多。公元前27年,昭君出塞已过6载,复株累单于朝汉,汉朝赠与其锦绣2万匹、絮2万斤,粮食、酒曲、酱,还有各种工艺品和众多具有中原特色的乐器。匈奴人自己也开始制作青铜器和铁器,包头就曾出土了镌刻着“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字样的西汉晚期瓦当。

西汉“单于天降”“单于和亲”瓦当。来源/网络

关键词:昭君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