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文章 > 正文

苏轼最霸气的一首词 竟写于苏轼最“落魄”的时候(2)

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雷厉风行,他为了确保变法进行,打压排挤过不少反对派官员。苏轼作诗词讥讽新法,新派中早已有不少人对他不满,想要找他的麻烦。熙宁六年(1073年),沈括到浙江巡查新法实行的情况,他看到苏轼的诗稿以后,认为其涉嫌诽谤朝政,于是上呈神宗。

不过,这时主持变法的是王安石,尽管宋神宗对他非常信任,但这并不意味着神宗就对他不设防了。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神宗很在意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平衡,他不会让保守派阻碍到新法的实施,但他同时也不会让朝中失去制衡新派的力量。因此,沈括的弹劾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得到重视。

神宗对于沈括弹劾的忽视令苏轼更加自信,他坚信神宗会秉持正义,也认为自己应当替百姓说话,抨击新法中的弊端。所以,苏轼继续或明或暗的讥讽新政。可是苏轼不知道的是,随着神宗将王安石罢免,变法主持者已经变为神宗本人,苏轼继续抨击新法,早已经令朝中暗流涌动,只是,单纯的苏轼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诗案爆发,举国震动

元丰二年(1079年),外调多年的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知州,这不过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调任,苏轼也按照惯例,向皇帝进了《湖州谢上表》,但他却没有想到,这竟成了”乌台诗案“的导火索,还差点让他丧了命。

这年七月,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接连上章弹劾苏轼。李定等人认为,苏轼在《湖州谢上表》中写的“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是在攻击朝政,抨击新法,讥讽皇帝。这次御史台的弹劾没有再石沉大海,神宗震怒,下令御史台抓捕苏轼。驸马都都尉王诜与苏轼情谊深厚,他得知消息以后,立刻告知苏辙,让他转告苏轼。苏轼得知自己要被抓以后,仓皇无措,他连忙告假,回到家中。可是,前来押解苏轼的皇甫僎态度却十分强硬,没有给苏轼任何面子,直接将他押解回京。

关键词:苏轼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