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珏,北大历史上最著名的校花,以致于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曾流行过一句话:马裕藻(马珏父亲,时任北大国文系主任)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北大生了个漂亮的女儿。有意思的是,在盛产“女神”的民国时代,马珏后来并没有成为风云人物,而是平淡终老,度过波澜不惊的一生。但是又也许,这样的生活其实是为许多人向往和羡慕的。
“万绿丛中一点红”
马珏出身于典型的书香门第,父亲马裕藻字幼渔,浙江省鄞县人,其弟皆为著名学者,世称鄞县“一门五马”。1905年,马裕藻与妻子陈德馨双双入选浙江省赴日留学生。1910年,他们在东京生下了长女马珏。一年后辛亥革命爆发,马珏随父母回国。马裕藻于1913年应邀任北京大学教授,1917年受聘担任北大国文系主任,长达16年之久。同时他还与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创办相当于北大附小的孔德学校,不少北大教授在此兼课。
已经是一名初中生的她演的是“牛奶”,台词只有一句:“我觉得我要变味了!”从1918年到1927年,马珏在孔德学校上了近十年学,于1930年进入北大政治系。马裕藻对自己的两个宝贝闺女寄予了极大的期望。据马珏回忆,当时父亲曾说:“中国妇女地位最低,你们出来要为争取女权做些事情。马珏读政治系,出来可以当公使。现在都是公使带夫人,马珏当公使,可以当个带丈夫的公使;马琰学法律,将来就是离婚,也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当时北大的女生不过十几人,男女虽然同学,却不轻易交谈。天生丽质、举止得体的大家闺秀马珏一出现,自然吸引了无数男同学的注意,有趣的逸事非常多。有一次课间休息,马珏从女生休息室回来,愕然发现书桌上写着“万绿丛中一点红”,她很生气,也不知谁写的,就用纸擦掉了。结果第二次再上课时,又见上面写着“杏眼圆睁,柳眉倒竖”。
民国北大校花马钰有多漂亮?
据过来人回忆,当年故都两所美国气味浓厚的燕京与清华都盛行选举“校花”或“皇后”。北大没有沾染这一风气,但马珏却被一致公认为“皇后”,甚至相比之下不免觉得燕京、清华的校花“粉黛无颜色”。这样的佳人自然引来追求者无数,据说她每天会收到十几封情书,甚至有装订成本的。那时每逢上课,一些男生就尽量贴近马珏就坐,以期有交谈的机会。一些没有前去凑热闹的男生也不是心内不喜,只是自惭形秽。多年后他们提到马珏,依然向往不已。学者张中行在晚年的随笔《负暄琐话》中就提到,当时爱慕马珏的人太多了,马裕藻也因此受到“牵连”,被一些调皮学生在背后称为“老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