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榆是江苏无锡人,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女师大)校长,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浓墨一笔,并非因为教育家身份,而是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剑指杨荫榆,称她是“广有羽翼的女校长”。
然而,离开学校后,杨荫榆多次用一己之躯保护妇女儿童,最终惨死在日军枪口下。杨荫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前不久,扬子晚报记者通过江苏无锡市档案馆及文史部门的档案材料,尽力探寻事实。
新兴女性
小姐婚事:逃离夫家轰动无锡城
杨荫榆是著名学者杨绛先生的姑母。
在无锡市档案馆,无锡市文史研究者夏刚草展示一本旧黄的小薄书,即杨绛先生所写《回忆我的姑母》。1884年,杨荫榆出生在无锡一个书香之家。兄妹六人,她排行老五。杨绛回忆,这位三姑母“皮肤黑黝黝的,双眼皮,眼睛炯炯有神,笑时两嘴角各有个细酒涡,牙也整齐。她脸型不错,比中等身材略高些”。在父母眼中算丑的,所以并不得宠,自然有些愤愤。
杨荫榆(前排中)是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杨荫榆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年芳十六七,还是少女的杨荫榆就做出了一件“离经叛道”、惊动无锡官府的事。她母亲只顾门当户对,将她许配给了一个“老嘻着嘴,嘴角流着哈拉子”的低能大少爷。
杨荫榆过门后发现真相,抓破姑爷的脸,反抗强硬的婆婆。逃出夫家惊动官府,最后经人调停赔偿才算了结。女师大的后身——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者王淑芳,也因此称杨荫榆为“反封建争女权的新女性”。此后,在杨绛父亲的支持下,她先后就读苏州景海女中、上海务本女中。1907年,23岁的她考取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女孩读书尚是罕事的年代,她彻底走上知识女性的道路。
宫门口三条二十一号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在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鲁迅在京四处故居中惟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遗址。1923年10月30日,鲁迅买下这个6间旧屋的小宅院,议价800元。
她在鲁迅生前谦称是“学生”,鲁迅死后她是骂鲁迅最狠的人文/张秀阳鲁迅一生骂过很多人,有些骂得还很难听。比如他骂某人“才子+流氓”,比如他还骂某人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