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频道首页 > 闲话历史 > 正文

二战德军失败原因,战术胜利表象下存在很多的失误

2018-03-12 09:40: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65年,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关键因素。而德国作为二战轴心国的主角,从一开始的势如破竹到最后的惨淡收场,让世界认识了法西斯主义的疯狂和铁血。阿道夫·希特勒和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对德国的统治和对欧洲的扫荡,一度让全世界为德国震惊。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到1940年的敦克尔克大撤退,再到轰炸伦敦的“海狮计划”。直到攻打苏联之前,我们不难看到,德国在欧洲战场充分解决了可能会出现的多线作战的负担,并且对法英两国在军事上进行了强有力的压制。可以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的德意志和希特勒,是完全按照开战之前的既定计划来实施的。二战的初期,在轴心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协助下,法西斯横扫欧亚大陆,似乎所向无敌。

解析二战德军失败原因,战术胜利的表象中存在很多的失误

从1940年5月12日和法国开战,到6月22日法国战败,打败军事力量相当的法兰西,德国只用了40天的时间;从1940年8月,又开始征服英格兰的“不列颠之战”。可以说,灭法攻英,是希特勒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他不顾第一世界大战两线作战导致失败的教训,开始执行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最终150万德军葬于苏联冰雪,欧洲局势立即扭转,进而英法开始反击,美国也开始加入到欧洲战场,最终德国节节溃败,失败投降。

不难看出,大多数人都把“斯大林格勒战役”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认为德国的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苏联的失败。其实德国在苏联的失败,只能算是德国从表面的胜利所积蓄的深层矛盾发生了根本质变。也就是说,即使德国不在苏联战败,也总会在某一处倒下,德国的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失败的结局,也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其中,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原因是主要原因,另外还包括德国和其他盟国的关系以及美国的介入等其他原因。

第一部分军事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一战过后仅仅20多年的时间,德国的军事实力却能够很快的恢复到欧洲的霸主地位;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希特勒实现其征服欧洲梦想的契机。不容置疑,德国的陆军力量是十分强大的,而且欧洲的强国英格兰法国苏联在战事初期不够团结,使得德国对其采取逐个击破的战略,这确实是比较成功的。但是,一场战役的胜负只能决定战事的天平向哪里倾斜,初期的顺利让德国军部以及领导人产生了一定的轻敌的态度,在后面的作战中,正是这样的态度造成了一些看似微小的失误,最终导致德国在军事上的形势的转变。

战争早期德军在西线作战时犯下的战略败笔和失误已为后来的战败埋下了祸根。让时间回到1940年5月20日,那时希特勒的装甲集团军已推进到了布伦和加来,并将英法军队逐渐包围在敦刻尔克。此时英法军队的厄运此时看来已是命中注定的了,然而就在这时,第19装甲军和第41装甲军同时接了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发来的命令,要他们停止前进,并称“敦克尔克之敌将全部留给戈林元帅的空军去解决”。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后,立即向克莱斯特提出了质问和抗议,但得到的最后答复是:“这是元首亲自下达的命令,必须执行。”然而,仅靠空军去完成此项使命事实上证明是错误的。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只得遵命停在运河一线按兵不动,而眼睁睁地看着英法比联军从敦刻尔克逃走。然而当希特勒于5月26日重新下令坦克部队再次投入攻击时,却已经延误了战机。联军利用这一转瞬即逝的喘息机会,得以实施从海上撤退的“发电机计划”,英法军队扼守敦刻尔克直至六月四日将32.4万人,其中法军8.5万人撤过了海峡。撤离的英法军队虽然被迫弃掉了全部装备辎重,然而却毕竟保留了有生力量,然而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没有1940年的盟军在敦克尔刻的顺利大撤退,就没有后来1944年的盟军在诺曼底顺利进行的大规模登陆!至于希特勒当时为什么优柔寡断,历史上众说纷纭,在此就不详细介绍了。

解析二战德军失败原因,战术胜利的表象中存在很多的失误

征服法国之后,希特勒开始实施他的“海狮计划”,但事实上希特勒并没有打算真的想发起一场入侵不列颠的战争。希特勒却仍然把立足点放在英国将会屈服上面,因此他还没有制定好对英国的作战计划。到了那时,一个被命名为“海狮计划”的对英作战方案才被临时拼凑出来。但由于后期战略上的失误(8月底,重点攻击英国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使英军损失惨重,精疲力竭,即将崩溃之时,但是从9月份开始却出于报复柏林遭受空袭的思想,转而空袭伦敦,致使英国空军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从而与不列颠之战的胜利失之交臂!)使得“海狮计划”功亏于溃。此役德军共损失了1700多架战机和6000多名飞行员。入侵王牌的第一个前提的空军轰炸变成了强弩之末,从历史上看不列颠之战绝对是战争的转折,随着德军飞机的纷纷坠地,就已经埋下了日后纳粹德国失败的伏笔!然而这时,秋天的暴风雨季节开始了,“海狮计划”被暂时推迟。直到一九四一年春天,“海狮计划”才正式开始。但是由于后来希特勒开始入侵苏联,所以“海狮计划”计划被无限期的搁置和推迟了。

1942-1943年德国遭遇的挫折分析及探讨。1941-1942年的苏联正承受这这场战争的主要压力。虽然德国的东线力量已经在逐步被削弱,但是德国仍然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继续对苏联的进攻。1941年12月25日,当日本对珍珠港进行空袭后,使得美国也加入了这场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化。此外在北非的德国非洲军于1942年夏天推进到了阿拉曼一线,从1942年8月开始,英军开始逐步击退德军。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北非的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1942年11月19/20日,苏军将德第6集团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最终德军第6集团军于1943年一月底投降,最初的23万德军只有9万人被俘虏。1943年5月13日,困守在突尼斯的13万德国士兵和18万意大利士兵投降。如就不难发现1942-1943年间的德军已逐渐陷入被动局面,理智的人便会看出胜利的天平已开始向同盟国方偏转,轴心国的大厦即将颓塌。

那么就让我们对1942-1943这段二战最关键的时节各个战场上的德军遭遇的挫折进行一下综合分析。

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德军的失误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的中转站。也是来自高加索的石油转运站和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当时希特勒的设想是:夺取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切断伏尔加河的交通命脉,夺取巴库油田,乌克兰的小麦和顿吧斯的煤。再向东北迂回包抄莫斯科,南出波斯弯与日本会师印度洋。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1942年夏季南方作战计划,代号“勃劳”。其主要内容是:战役由博克元帅发动(但在其攻下沃罗涅日后,被撤职),利斯特A集团军群以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为左翼,鲁夫第17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哈尔可夫南面和塔甘罗格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进攻,占领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向高加索进军;博克B集团军群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为左翼,保卢斯第6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库尔斯克南面和哈尔可夫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突击,占领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向斯大林格勒前进。但在此时希特勒和他的高官们却犯了一个关键性错误:在继续行军高加索的同时,再向斯大林格勒进攻,这样使得原本已是兵力没有富余的德军进一步分散了兵力,犯了兵家之大忌。由于希特勒过于轻敌,低估了苏军的兵力,并数次错估战场形式同时命令德军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结果造成德军兵力分散,从而导至两头扑空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惨败!这一役后苏德战场的形式虽然开始发生变化,但由于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进行的是一场与闪电战截然相反的“街道战”作战方式,因此虽然德军遭到重创,但其留下的战略间隙却使得德军养好了伤口,并于1943年中旬逐渐恢复了元气,接着又发动了一系列对苏联的反击和战略进攻(如哈尔科夫反击战.库尔斯克等战役),因此笔者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而苏联人显然是将他们在那里取得的战果夸大了,于是便有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神话。

北非战局对欧洲战场的影响。1942年1月下旬,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从布鲁加港开始了进攻,2月占领班加西并控制了整个昔兰尼加。6月突破英军加查拉防线,并攻占托布鲁克,迫使守军投降。7月追击马特鲁之溃军,越过埃及边境,直逼英军北非最后一道防线——阿拉曼防线。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凯塞林第二航空兵团瘫痪了英国马耳他岛空军基地,获得北非战场的战略和战术制空权,并对地面战斗实施了火力支援,以及保障了地中海航线的畅通,使得隆美尔“非洲军团”作战物质得到及时补充。(“大力神”计划)。

而当美国在5月初决定将用于远征军的地面装备和作战飞机紧急调往北非后,形势立刻发生逆转,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相持阶段,英军马耳他岛的空军基地重新活跃,英国空军迅速掌握了北非战场的战略和战术制空权,几乎完全切断了轴心国地中海航线,使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得不到装备和燃料的补充。在8月最后一个星期里,英军获得50万吨补给品,而德意军队只获得1万吨补给品。在坐以待毙的前景威胁下,隆美尔被迫同英军在阿拉曼一线展开决战。丧失制空权和燃料短缺的“非洲军团”在决定北非命运的阿拉曼和哈勒法战斗中岂有不败之理?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德国在军事上,从初期的顺风顺水到最后的节节溃败,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战争初期,德国利用其充分的军事准备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并且充分贯彻其军事战略的前提下,在欧洲战场所向披靡;但是到了中期胶着状态时,由于对形势和战力的分析不当,导致在苏联战场和非洲战场的失败,再加上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失败以及美国的介入,实力立即逆转,失败为之必然。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除了军队的数量和质量、指挥艺术和士兵的斗志,更重要的是作为战争后盾的经济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终战败,除其战争性质的终极决定作用外,还因为德国经济自身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经济管理体制混乱、本土资源严重不足、劳动力短缺以及盟军空袭的影响等。

德国在没有完全准备好打一场持久战的情况下发动了战争,其手段是“以战养战”,把战争变为赤裸裸的掠夺战。早在对苏战争爆发前,战争发动者们就制定了明确的经济目标。1941年2月12日,戈林在“东方问题”会议上说:“我们在东方实施的一切措施,其最高目的应是增强德国的军事潜力,任务是从东方地区搜刮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原料和劳动力。”这种“以战养战”的料供应。德国依靠战争初期的胜利,开始了对占领国、附属国及中立国的物资掠夺。到1941年底,德国在欧洲被占领国中掠走的各种材料和物资总额高达九十亿英磅,超过本国战前国民收入的一倍。同时,德国还从附庸国和中立国夺走了大量的经济资源,罗马尼亚的石油、南斯拉夫的铝矿等都成为德国需求的主要来源。“以战养战”所维持的战争经济完全是以战场上的胜利来支撑的。随着德国在战场上的失利,这种相对优势的原料供给逐渐消失,转而成为战争经济的劣势,并转化为军事失败的主导原因。到1944年,随着盟军的战略进攻,德国法西斯的占领区同其战略资源进口来源不断丧失,已经预示着战争即将失败。希特勒也意识到由于缺乏物资,战争在几个月内即将结束。

盟军的空袭加速了德国经济的瓦解。早在德国首次对英国进行空中打击后,英国就开始向德国实施报复性的空袭。英国重点在于对德国城市进行夜间地毯式的轰炸,企图通过系统摧毁德国的工业和管理中心来摧毁它的军事力量,并瓦解德国人民的斗志。但是由于战争初期德国有相对的空中优势,空袭既没有破坏德国的军工生产,也未能影响德军作战。为了应对英国的空袭,施佩尔及时采取分散军工生产的对策,轰炸给军工生产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到1943年下半年,轰炸使德军工生产下降不过5%,1944年为10%。而纳粹政府却借此机会宣传把战争继续下去,反而使德国人增加了对恐怖飞机的仇恨。德国为了对付盟军的轰炸不得不加强高射炮的生产,从而影响了其它战略军事武器的生产。为了疏散工厂,德国耗废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和集中性,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德国人民也尝到了战争残酷的滋味。

其他原因德日矛盾首先,日本拒绝配合德国北进,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如果日本1941年进攻西伯利亚,俄国人在十二月就无法转人反攻(莫斯科保卫战)„„由于斯大林不顾一切地把西伯利亚一线的后备军抽调一空,全部投人战斗,这样才在最后一秒钟间不容发的关头扭转了战局”。1941年,苏联从远东方面军中派往西部地区的兵力是8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师。次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后,苏联从远东方面军中又抽调了8个步兵师开赴西部战场。而这些生力军在关键的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二战德军失败原因,战术胜利的表象中存在很多的失误

其次,日本人在不通知德国的情况下偷袭珍珠港,不仅“替罗斯福解决了如何让美国人民肯走上战场的棘手难题”,并且“使希特勒和美国人一样感到震惊”。日本人的秘密决定使德国人毫无准备,“德国不得不尽量设法应付日本制造的局面”。对于反法西斯同盟来说,德日是,为己方提供了一个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大好时机。在这个意义上,德日同盟的无效性倒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由上可知,德日合作的失败不仅使两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合力,反而造成一加一小于二的情况。

战争的性质。德国虽然军事力量在二战初期具有绝对优势,但是毕竟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侵略战争,德国之师虽强却非王道之师,除了德国国内民众,得不到任何的群众的支持。这样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以区区德国和意大利,要与全欧洲为敌,到了中期更是加入了美国这样的军事强国,师出无名则战必败,跟不用说是与那么多的国家。虽然在历史进程中,国家的兴替是包含了侵略与统治,但是那些只能存在于封建社会,在现代社会,只是靠军事力量来征服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是不可能的。

犹太政策的失败。众所周知,二战时期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政策的残酷,德国对犹太人的杀害不仅使得德国在欧洲大陆失去人心,更为重要的是,犹太人的失去,使得德国的科技水平下降,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二战时期的密码被英国人破译;二是原子弹的研究没有走在美国人的前面。

中国有句古语: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强,忘战必危。德国在二战的失败告诉我们,战争永远只能作为防御的工具而不应该作为侵略手段;而且我们不难发现,避免多线作战是战事成功的战略前提,而一旦陷入多线作战,则意味着处处受牵制,最终会导致失败的结局;经济和民意是战事成功的前提和保障,以战养战固然可以缓解问题,但是好的物资储备和先进的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成功。同时国家又应该时刻有警惕意识,勤于防范,时时不能忘战,要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在国力和军事上同时的强大才是国家强大之本。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相关报道:

     

    马王堆汉墓新发现:出土丝织品中织有成句吉祥语

    22-11-04 10:36:36马王堆汉墓,湖南博物院

    《楚乐器研究》:填补音乐考古相关空白

    22-08-12 10:37:53侯乙墓,楚音乐,楚文化

    5000年前的古人如何防洪?

    22-07-29 15:23:00良渚遗址,良渚古城

    浙江施岙遗址是良渚王国的“国营农场”?

    22-07-05 09:43:28施岙遗址古稻田,考古

    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多震撼?

    22-06-29 11:29:11青铜时代,礼乐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22-06-28 10:24:01法源寺,北京中轴线

    三星堆考古呈现中华先民多彩生活画卷

    22-06-24 10:24:19三星堆考古,蜀国古史

    鹅是从什么驯化来的?

    22-06-23 11:44:16田螺山遗址,考古

    凉山州盐源老龙头墓地 川滇青铜时代“年代新标尺”

    22-06-16 10:24:00凉山州盐源,青铜时代,考古

    消失的西北神秘王国 曾让蜀马扬名 奠定茶马贸易基础

    22-06-02 14:15:58茶马贸易,古代丝绸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