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频道首页 > 闲话历史 > 正文

烛影斧声:宋太祖真的死于赵光义的谋杀?

2018-05-28 15:28:52  时拾史事    

北宋神宗皇帝在位时,僧人文莹在《湘山野録》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

赵匡胤早年结识了一位道士,此人姓名不详,以预测神准为人称道。宋太祖即位后,一直想要找到他,可惜久久不能如愿。终于,在开宝九年,赵匡胤西巡洛阳时,重新遇见了这位老友。道士给太祖作揖,并说:“别来喜安”。太祖当然是大喜了,就把他带入宫廷,咨询说:“朕想见你好久了,问一件事情,也没别的,朕还有多少年阳寿啊?”道士回答说:“今年十月二十日夜,如果天气晴朗,陛下可以再活十二年;如果不是,就请您准备后事吧”。

很快,十月二十日到了,赵匡胤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了太清阁。仰望天空,只见星光璀璨,赵匡胤非常高兴,十二年,可以大干一场了。熟料天有不测风云,忽然之间,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意如此,亦复何言?连忙派人召见晋王,只见烛影之下,赵光义时而离席,好像不胜酒力。喝完,积雪已达数尺,赵匡胤用柱斧除雪,喊道:“好为之,好为之。”于是解衣入睡,鼾声如雷,第二日,发现皇帝“玉色莹然如出汤沐”,但已经驾崩。

后面发生的事情

,司马光的《涞水记闻》记载的较为详细。大意如下:皇后发现太祖皇帝驾崩,连忙让太监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找来,要让他入宫继承大统。王继恩

“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

,就没找德芳,直奔了开封府。赵光义什么反应呢?“大惊,犹豫不行”,说要和家人商量一下。王继恩在门外等候许久,不见晋王出来,连忙跑进去催促:再不进宫,皇位归人家啦!听罢,赵光义这才前往。

皇后听说王继恩回来了,问道:“德芳来了吗?”王公公回答:“是晋王来了。”皇后见是小叔子,一脸懵逼,知道大势已去,马上说:“吾母子之命,皆讬于官家”。赵光义安慰道:

“共保富贵,勿忧也。”

烛影斧声:宋太祖真的死于谋杀?赵光义篡夺皇位?


赵光义没有篡位烛影斧声:宋太祖真的死于谋杀?赵光义篡夺皇位?

千百年来,许多人认为宋太祖是被宋太宗害死的,他原想传位于德芳,结果被王继恩出卖,使赵光义捷足先登,窃取了皇位。《湘山野録》是“烛影斧声”最早的出处,但你也看到了,其内容荒诞不经,神乎其神,是典型的野史桥段,更重要的是,里面并没有说是赵光义杀死了哥哥,这种说法其实是后世对材料的一种理解,或者说推断,并没有铁证;其他史料有涉及太祖之死的,也只是肯定兄弟二人当晚喝了酒,至于聊了什么,是庆祝北方战场屡屡告捷,还是托付后事,也没有统一的说法,从召见光义一人来看,托付后事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皇帝驾崩是军国大事,应该把宰相等高官一并叫来,大家群策群力,稳定过渡。

司马光的《涞水记闻》可信度则比较高,他是著名的史学家,编过《资治通鉴》,内容上相对严谨,被后世看重。对于宋皇后,大家一般抱以同情态度,认为她是在遵循太祖遗愿,只是没有成功,还被赵光义记了仇。可是,当我们放下成见冷静分析,可以发现,赵光义继位并没有违背太祖的意愿,正如王继恩所想,

晋王的确是应该继承皇位的人。

王继恩又怎么知道赵匡胤传位晋王的想法向来坚定?这可以从晋王在太祖时的地位推之。建隆三年六月,皇太后杜氏驾崩,同月,赵光义被封为开封府尹;开宝六年八月,宰相赵普罢为河阳三城节度使,紧接着赵光义封为晋王,位居宰相之上,而赵匡胤的皇子德昭、德芳连王都不是,他们的王爵还是在父皇死后由叔叔封的。所以无论是在赵家,还是在朝堂,赵光义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烛影斧声:宋太祖真的死于谋杀?赵光义篡夺皇位?

那为什么不封晋王为皇太弟呢?因为唐末以来,历朝统治者都不册立太子,亲王+开封府尹是储君的标配

,后周广顺三年,郭威封养子柴荣为晋王、开封府尹,次年,柴荣继位,即周世宗,他没有当过一天太子,却因为特定的身份接班。再往前数,梁太祖朱温对养子朱友文非常喜爱,封他为博王、开封尹,临终前想要传位给他,只是因为政变而没有如愿。当时老百姓见哪个王爷当开封府尹了,基本上能猜出未来的皇帝人选。这叫没有太子之名的太子,心照不宣的事情。如果赵匡胤想立德芳,那应该封他为亲王加府尹,甚至是太子了,可太祖皇帝并没有这样做。当时赵光义说话有多大分量?从开宝九年的西巡就可以看出来:彼时太祖皇帝考察洛阳,有迁都之意。起居郎李符上书反对,称迁都有军粮、酷暑、经济等“八难”,赵匡胤听后不以为意。铁骑左右廂指挥使李怀忠又说汴梁有运河,每年从江淮运粮百万,是军队的衣食父母,而洛阳没有这个条件,所以不该迁都,赵匡胤再度不置可否。终于,晋王赵光义发话了,说:“迁都未便”,对此,太祖坦诚地说:朕不光要迁洛阳,以后还要迁长安,开封位于华北平原,无险可守,需驻扎重兵,这为国家带来了沉重负担。熟料赵光义就是反对,说了句“在德不在险”,宋太祖就放弃了迁都计划。

其实赵光义这句话是毫无道理的,大宋只有两代皇帝吗?你们兄弟俩可以保证不失德,后世之君又如何确保?况且山川之险与仁德并不矛盾,是可以兼得的,政府一方面把首都迁往洛阳,与此同时,君主再施以德政,两者并无矛盾之处。面对这样的理由,宋太祖怎么就屈服了?

因为赵光义位极人臣,还是未来的皇帝,得不到他的支持,迁都无论如何都推行不下去。

由此可见,宋太祖死后,宋太宗继位是他的意愿,只是因为过于突然,没有留下遗诏,让人怀疑皇位得之不正,辽国史书记载:“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自立,谴使来告。”说赵光义是自立的。但是从赵光义次日的反映看,他并不像杀死太祖之人。如果是他害死了哥哥,王继恩找他,他就不会惊讶、犹豫不行、与家人商议良久,应该成竹在胸,当即前往,不给他人可乘之机。史书只说了太祖死前与太宗饮酒,但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明就是光义杀死了哥哥。还有,就算认为太宗弄死太祖,一般也是说下药,不会像电视剧演的,拿个大斧头去砍人,皇宫禁地,皇帝周围,哪有这么大的斧头,赵光义是怎么带进去的?如果是小斧,赵匡胤好歹是武将出身,晋王一介文人如何能杀?以斧弑君,必留外伤,引人怀疑,倒不如下药方便,据说李煜等人都是被赵光义毒死的,但这些也只是据说而已,并无实证。太祖到底得什么病突然死去,目前也只是猜测,有的说家族遗传病,还有的说饮酒过度等等。

为什么是兄终弟及?

那么赵匡胤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却要给弟弟,这和汉唐的制度不一样呀!正常情况不是父死子继,然后才兄终弟及吗?太祖有儿子,且不止一个,为什么不封他们为王、为府尹呢?

据《宋史》记载,这是因为皇太后的遗言。

建隆三年,皇太后即将去世,临终前,问赵匡胤:“你知道你获得天下的原因吗?”答:“都是祖宗保佑。”太后说不对,那是因为柴家孤儿寡母,被你钻了空子,为了防止悲剧重演,你百年之后当传位光义,光义百年后,再传给他的弟弟廷美。有人认为这是宋太宗伪造的,目的是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理由:赵匡胤当时三十五岁,正值壮年,太后怎么知道儿子活不长?若太祖能活六七十岁,德昭也长大了,还有传位光义的必要?

烛影斧声:宋太祖真的死于谋杀?赵光义篡夺皇位?

在今人看来,三十五岁是挺年轻的,年富力强,大有可为。可在一千年前,五代十国的混战时代,能活个五十岁那是相当不易了。宋太祖的三位皇后,没有一个享年超过四十五的。北宋之前,因为幼主亡国的事例不胜枚举,杜太后比较在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国赖长君嘛,谁愿意子孙后代被满门抄斩。周世宗年龄不大,还不是说死就死了。而且太后很喜欢光义这个儿子,大的当皇帝了,希望小的也当,窦漪房不就多次劝说汉景帝立梁王刘武。而且这个“幼”不仅指年龄,还指政治经验,太祖五十岁死了,赵德昭虽然也有个二十来岁,但与开国功臣、为官多年的叔叔比起来,还是很小很嫩的。

赵光义上台之初也的确执行了母后遗嘱,封赵廷美为齐王、开封府尹,相当于填补自己留下的职位空缺,让他有了储君之实。然而,太平兴国七年,赵廷美因为谋反案受到政治清算,被免去府尹一职,后来又与卢多逊勾结,事情泄露,降爵涪陵县公,雍熙元年去世。这时,赵光义可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直到宋高宗无后,禅位孝宗,皇位才重新回归太祖一脉。烛影斧声:宋太祖真的死于谋杀?赵光义篡夺皇位?

关键词:宋太祖

相关报道:

     

    马王堆汉墓新发现:出土丝织品中织有成句吉祥语

    22-11-04 10:36:36马王堆汉墓,湖南博物院

    《楚乐器研究》:填补音乐考古相关空白

    22-08-12 10:37:53侯乙墓,楚音乐,楚文化

    5000年前的古人如何防洪?

    22-07-29 15:23:00良渚遗址,良渚古城

    浙江施岙遗址是良渚王国的“国营农场”?

    22-07-05 09:43:28施岙遗址古稻田,考古

    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多震撼?

    22-06-29 11:29:11青铜时代,礼乐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22-06-28 10:24:01法源寺,北京中轴线

    三星堆考古呈现中华先民多彩生活画卷

    22-06-24 10:24:19三星堆考古,蜀国古史

    鹅是从什么驯化来的?

    22-06-23 11:44:16田螺山遗址,考古

    凉山州盐源老龙头墓地 川滇青铜时代“年代新标尺”

    22-06-16 10:24:00凉山州盐源,青铜时代,考古

    消失的西北神秘王国 曾让蜀马扬名 奠定茶马贸易基础

    22-06-02 14:15:58茶马贸易,古代丝绸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