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的舅舅薄昭是车骑将军,在其进长安称帝之前,可以说是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长者的他受命帮外甥进长安见周勃,又帮助他手握了京城兵马,赢得了太尉周勃的支持。薄昭也是薄氏家族中唯一被封侯之人。而后来周勃被诬告谋反,从中为周勃求情之人恰恰就是薄昭。而后来史书对他的记载变成了妄杀汉使者的外戚,文帝对其没有任何容忍,决意诛之。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薄昭被逼自杀。
有研究资料认为文帝的发展为其他军功势力和诸侯所忌惮,而薄昭所处的特殊地位成了众矢之的,在当时的政治风云下,文帝或许是牺牲薄昭保全大局。但也很难说文帝没有怀疑过二人之间的关系,是否结盟。
对于薄昭的死,无论是《史记》还是《资治通鉴》,都很简略。《资治通鉴》中描述说,文帝为逼舅舅自杀,薄昭不同意,文帝又让群臣穿丧服去薄昭家逼迫其自杀。这一过程十分诡异。而且,在薄昭被逼杀时,薄太后也没有出面,这也显得不合情理,唯一有可能的就是文帝对其产生了担忧,防止薄昭势力做大。
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肉刑是什么。肉刑,顾名思义,也就是通过残害罪犯肉体来达到惩戒目的的刑罚。古代的肉刑有很多种,比如黥(刺面)、劓(割掉鼻子)、刖(砍断脚)、宫(司马迁那种)等。
公元1402年的6月13日,朱棣率领的燕军抵达南京,徐达的第四个儿子徐增寿作为朱棣的内应,打算开城投降,结果事情败露,建文帝火冒三丈,亲自将徐增寿诛杀于左顺门。
公元600年,隋文帝废太子杨勇,在审讯过程中,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居然将太子与他争养第三代的旧事翻出来讲,由此可见他多疑猜忌,好记人过失。这种性格弱点来自于他的完美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