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长城军团的战斗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悍。王离虽然有名将之称,但史书中却没有记载其功绩,这很让人怀疑其是不是躺在父祖功劳簿上的“名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名不副实的王离的带领下,长城军团很难有所作为。此外要注意的是,长城军团的战斗力未必就比其他秦军强。
王离被击败后,立即率领残部与章邯军会合于巨鹿,希望将赵国以及支援它的诸侯联军一并歼灭。但是在巨鹿之战中,章邯的表现突然变得很反常。之前,他非常善于打硬仗和恶仗,屡建奇功。但在巨鹿之战中,章邯却畏缩避战,将主攻的地位让给了王离军,自己主要负责后勤工作。
[page]
这是为什么呢?章邯围攻巨鹿时,奸臣赵高已经掌握了朝政,并且陆续杀害、逼死了李斯、冯去疾等大臣,功臣宿将人人自危。其中,自然也包括功劳颇大的章邯。章邯与赵高关系非常紧张,他曾派司马欣向赵高请事。结果赵高对此非常冷漠,并拒绝见司马欣。对此,司马欣十分恐惧,急忙逃回了章邯的军营,赵高对此追之不及。到了军营,司马欣对章邯表示,只要赵高当家,无论胜败,章邯都要被诛杀。在这样的背景下,章邯又如何会为秦廷效死呢?
由于章邯的消极心态,实际陷王离于孤军奋战的危险境地,而逞凶一时的长城军团,也在巨鹿之战中迎来了末日。
军虽然云集于巨鹿城周围,但均选择实行“静坐战争”,谁也不肯出动。陈余曾派五千人攻打秦军,但却犹如肉包子打狗,有来无回。形势一片大好,可以确信的是,只要巨鹿城被攻陷,即是诸侯联军的灭亡之时。但是在项羽努力之下,这样的局势发生了改变。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正式发动巨鹿决战。首先,他派蒲将军、当阳君率军渡河,试探性地进攻王离部,并且取得了小胜。对此,驻扎于巨鹿之南的章邯毫无反应,听之任之。经过这轮的试探后,项羽变得有恃无恐,于是破釜沉舟、全军渡河,向王离军发动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