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牛皮甲之外,常见的皮甲还包括了犀甲、兕甲以及合甲。犀甲与兕甲都由犀牛皮制成;合甲则以两层皮革合在一起再编缀成甲。当时皮甲的制造,是以所用皮革的坚韧程度来决定甲片长度的。皮质越坚韧,则甲片越长,使用的年限也越长。
三.金属甲胄
(一)青铜铠甲
殷商时期,除了青铜武器之外,青铜甲胄也同样被制造出来。早期出土的青铜胄左右和后部向下延伸,护住双耳和颈部。其上装饰的花纹各异,有的铸有兽面,有的铸有兽眼,有的则铸有葵纹。
与青铜胄(即头盔)及青铜武器的广泛使用不同,青铜甲只是作为少数贵族阶级的防具。西周时的青铜甲都需要将青铜片编缀于皮革之上,而且主要防护的只有胸前。可以推知:一、商周时期的青铜产量较低,因此无法大量生产耗材较多的青铜铠甲;二、青铜武器的杀伤力也较低,因此将皮甲作为主要的防护装备已能较好防御青铜武器的攻击。
(二)铁铠
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与战争矛盾的升级,铁制装备登上了战争的舞台。首先出现的是铁制兵器,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普及,到汉代铁制兵器便已经完全取代了青铜武器。但与兵器不同的是,铁甲尽管在战国后期就已经出现,但却是汉代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也未能完全取皮甲而代之,只是使皮甲处于次要地位。在此之后,皮甲仍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性防护装备被使用。
▲徐州博物馆复原的汉代铁甲
铁铠时代,军队的制式防具在不同时期形制是不同的:汉代以大型甲片编缀的“札甲”与中小型甲片编缀的“鱼鳞甲”为主;两晋时期以“筩袖铠”为主;当板甲于南北朝时期昙花一现之后,“两当铠”又称为了军队的制式防;隋朝以后,“自带护胸”的“明光铠”又占据了主导地位;直到宋朝之时“步人甲”的出现,铁铠才脱离了明光铠的形制。
▲明光铠
四.绵甲
随着火药及火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及改进,传统的铁铠已经无法再提供有效的防护,因此自元代以后,铁铠逐渐被淘汰,而绵甲则登上战争的舞台。
▲元代棉甲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