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我党与国民党精锐的大决战。在这场大决战中,国民党军事支柱第五军和第十八军全部被围歼。加上早就领盒饭的74军以及东北被消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国民党精锐部队几乎全部被消灭。那么,这场大决战蒋介石什么态度呢?杜聿明说了一句真话,国民党高层指挥混乱,朝令夕改,而且情报基本失灵是失败的关键。
说到淮海战役,曾经说过关于淮海战役有两个作战方针,一个是郭汝槐的坚守徐州计划,另一个是退守淮南计划。而蒋介石为啥在国民党江河日下时期仍然选择坚守徐州呢?郭汝槐建议作用不能忽视,蒋介石自己的侥幸心理同样在作祟。
一开始蒋介石比较倾向于退守的计划,不过从政治上蒋介石又觉得退却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国民党的作战计划就这么在争吵中没有个定数。到了11月3日,大战即将爆发之时,蒋介石才找到杜聿明讨论徐州的战事。最后二人达成了一致,则是退守淮南的作战方针。
不过,随后事情又发生了转折。4日,看到我军华野和中野部队进军不迅速,蒋介石突然改变了命令,开始计划坚守徐州。并且决定亲自前往徐州布置作战,刘峙甚至都已经准备好了阅兵式。由于国统区经济崩溃,蒋介石没有办法抽身,就只能派顾祝同和郭汝槐前往徐州代为检阅部队。其实,根据事后战地视察官李以劻的回忆,蒋介石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情报滞后的最终表现。
当时,淮海战役的情报价值连城。为了获得准确的情报,国民党第二厅侯藤准备了104部电台,大批特务前往山东。不过,我党在山东的人民基础相当深厚。国民党的特务根本就无法进入山东。这104部电台,最后只有四部进入了山东地区,还是托教会的福,才算是到山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