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打过规模最大一场战役,是高加米拉之战,通说认为这一战波斯方出动了20余万大军,经过后世军事史学家的脱水考证,认为波斯方面投入到战场的野战兵力约为10-12万,剩下的10余万是辅兵和民夫,而且大部分在路上负责运粮,并不在战场。这就是高加米拉之役时波斯帝国的动员情况。乍一看这个数字确实让人小瞧。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巅峰时期人口约1800万,大致略多于战国中期秦国和楚国的人口之和,经过伊苏斯之战被亚历山大夺取西部沿海地区之后,凭借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和中亚的剩余领地,动员出这么多人力也是合理的。但是放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就有些不够看了。
▲新月沃土是西亚主要的宜耕地
毕竟西方的大帝国主要在西亚,那地儿虽然有新月沃土却也多沙漠,宜耕地是比不上东亚多的。加上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农业技术发达,以精耕细作取胜,东亚比起西亚,无论是农耕区面积还是人口密度都有优势,还有中央集权体制和法家管理体系带来的动员力加成。但是呢,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不要妄自尊大,没必要将东方的兵力优势想象得太大。史书里说战国动不动几十万大军,我们也别轻信。在希罗多德的《历史》里边,温泉关之战波斯人就出动了50万大军。西边要脱水,我们东边一样要脱水,得客观嘛。
▲战国赵长城遗址,为赵武灵王所建
亚历山大东征的时代,大约对应秦惠文王时期,当时秦国主要的名将是司马错。其时秦、赵、燕三国为了防御北方胡人,都已经初步修建长城,已经有长城这东西的存在了。其时东亚大地上军队规模几何呢?秦武王三年(前308)至秦武王四年(前307)的宜阳之战,秦以举国之力与韩战,拔宜阳城,斩首六万级(其斩首数包含了大量辅兵和民夫)。此役秦军出动兵力十万,若不计民夫,则辅兵居30-50%,战兵约为5万。
▲伊阙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