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两晋南北朝,一个史学重大发展的时代,可谓百家争鸣

两晋南北朝,一个史学重大发展的时代,可谓百家争鸣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88,《两晋南北朝史话》连载31(点击蓝字可查看上篇),欢迎收看。

两晋南北朝是史学有重大发展的时代。这主要表现在:

(1)史学从过去经学的附庸,发展为一个独立部门。西晋荀勗把图书分为四个部类,甲:六艺、小学;乙:诸子、兵书、术数;丙:史书,杂事;丁:诗赋、图赞、汲冢书。东晋李充作《晋元帝书目》,把乙、丙两部对调,大体上确定了后世经、史、子、集四部顺序。到《隋书·经籍志》就真正奠定了四分法。

(2)史著急剧增多。据《隋书·经籍志》,史籍数量多达874部,16000多卷,约占当时图书种类卷帙的1/5和1/4。私家修史发达。《隋书·经籍志》说:“一代之史,至数十家。”如记述东汉的史书有:吴谢承《后汉书》;西晋薛莹《后汉记》、华峤《汉后书》、司马彪《续汉书》;东晋谢沈《后汉书》、袁宏《后汉记》、袁山松《后汉书》;南朝刘义庆《后汉书》等。刘宋时范晔的《后汉书》正是在以上众多的著述基础上产生的。范晔以后,还有梁萧子显的《后汉书》、王韶的《后汉林》。三国、晋、南北朝的历史也是如此。

(3)史学领域扩大,种类、体裁多样化。有通史、断代史,有编年体、纪传体。除“正史”外,还有讲典章制度的"职官篇”、"仪注篇”、"刑法篇";讲少数民族史的所谓“霸史”,讲舆地之学的“地理书”,讲姓氏之学的"氏姓之书”。有专门的传记史学“杂传”,有打破纪传体束缚的“杂史”,有地方性的史书,有谱牒之学,有佛教和道教的史书,等等。可见史学领域已打破了纪传体“正史”的框框,出现了许多新体制、新部门的著作。出现史学繁荣局面主要是由于社会动乱,官府控制史学的局面被打破了。史书除了官修的以外,又有不少私修,互相竞争,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纸的普遍应用,也为史书的涌现提供了条件。

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史学著作是《后汉书》和《三国志》,这是著名的前“四史”中的后两部(前两部为《史记》、《汉书》)。

两晋南北朝,一个史学重大发展的时代,可谓百家争鸣

《后汉书》共120卷。其中“本纪"10卷,"列传"80卷,南朝刘宋范晔撰。范晔本要继续编写十志,但未完成。梁刘昭为了弥补范书无志的缺憾,把晋司马彪《续汉书》的志部分抽出,加以注解,分为30卷以补范书。

范晔(398-446),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浙川南)人。出身世族地主家庭。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祖父范宁,东晋豫章太守,父范泰,刘宋侍中。范晔在刘宋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专掌禁旅,参与机要。后有人告发他与孔熙先等密谋迎彭城王刘义康为帝,入狱被处死刑,时年48岁。

范晔约在元嘉九年(432)被贬为宣城太守时开始修史。他的主要蓝本是东汉官修的《东观汉记》,也参考了其他各家,"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他对自己的书自视甚高,特别是“论赞”和“序”,认为“皆有精意深旨……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

《后汉书》有些传刻划人物很成功。如臧洪意气慷慨,激动人心;大官僚胡广贪位惧祸。文字简洁,叙事明白,无愧于“四史”之一。

范晔还独创了一些新的类传,如“党锢"、“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通过这些类型的人物,宣扬儒家的封建纲常伦理。

范晔版《后汉书》问世后,众家所修后汉史书逐渐失传,这也证明他的这部史书确是修得成功的。

两晋南北朝,一个史学重大发展的时代,可谓百家争鸣

《三国志》,陈寿撰,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始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终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共65卷。《魏志》30卷,《蜀志》15卷,《吴志》20卷。

陈寿(233-297),蜀汉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字承祚,经学大师谯周的学生,为人好学、质直,有良史之才。任蜀历任卫将军,东观秘书郎。入晋以后,受中书令张华推荐,除佐著作郎。官至御史治书。太康元年(280)开始编写,完稿后,颇为人们赞赏。著作除《三国志》外,还有《诸葛亮集》、《益都耆旧传》、《古国志》等。

《三国志》成书以前,魏、吴二国都曾修史,陈寿此书主要根据是王沈《魏书》、韦昭《吴书》、鱼豢《魏略》等书。惟蜀国无史,必须由陈寿直接采集资料来写。

陈寿是蜀人,在蜀未亡时即注意蜀事,他所采集的虽然不及魏、吴官史那样丰富,但终于完成蜀书。

《三国志》取材精审,文笔简要。它把三国分为三书编写,在断代史中也别具一格。由于陈寿的史学、文学都很好,所以后人把这部史书也列为“四史”之一。

《三国志》的缺点是内容过于简略,仅有纪、传,没有表、志。在陈寿死后130多年,南朝刘宋裴松之(372-451)为它作注。裴松之引各家史著达210种。注文超过陈寿原书数倍,这些书后来大部佚失,赖有裴注,才得流传能见到概略。

裴松之注书,兼容并包,广集诸说,求同存异,自己不加评判。这种注法,开创了注史的新例。裴注完成后,宋文帝赞美说:“此为不朽矣。”

两晋南北朝,一个史学重大发展的时代,可谓百家争鸣

此外,有关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修撰的也不少。如《晋书》,多至20余家,可惜唐初重修《晋书》后,这些书大多湮没无闻。

另外,留存至今的有梁沈约撰的《宋书》,共100卷,记述南朝宋的历史。其八志,不限于宋一代,而是上继《汉书》、《后汉书》志,弥补了陈寿《三国志》以来史书的缺略。

梁萧子显《南齐书》,59卷,记述南朝齐的历史。

《魏书》130卷,北齐魏收撰,叙述北魏的历史。

这三部史书都在二十四史中。

这时还有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即西晋咸宁五年(279),有人盗挖魏襄王的冢墓,得竹简古书数十车,共10多万字。比较重要的有《竹书记年》,是战国时魏国的编年史;《琐语》中的《穆天子传》,记周穆王游行四海见西王母的故事。这对研究我国先秦的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这一时期史学有很大发展,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两晋南北朝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关键词:两晋南北朝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