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留学:师生到车站挥泪送别
扬子晚报记者在采访期间获悉,无锡市长期从事杨荫榆研究的作家薛镇歧,前不久前往台湾寻找相关记录,在台湾大学图书馆找到北师大王淑芳为杨荫榆校长写的一篇传记,提供给无锡档案馆。
传记中称,杨荫榆第一次与女师大结缘是1914年,当时还是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女高师”)。从日本归来的她,担任理化教授兼学监主任。传记里记载了杨荫榆做学监的工作总结,对学生起居、着装、交友都有要求,“回校按时,出入必告……不饰金珠,不穿绸缎”。
4年后的1918年,杨荫榆被选送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修教育学。临行前,很多女高师的师生到车站挥泪送别。侄女杨绛目睹了难分难舍的全过程,“一位老师和几个我不认识的大学生哭得抽抽噎噎……三姑母站在火车尽头一个小阳台似的地方,也只顾拭泪”。很多学生都送礼留念,杨荫榆多年来珍藏。在美求学阶段,她仍与女高师学生通信勉励。同时她自己也勤奋刻苦学习,还被推选为留美中国学生会会长。
杨绛先生在忆文中也说,“那天也许是我三姑母生平最得意、最可骄傲的一天。她是出国求深造,而且她还有许多喜欢她的人为她依依惜别”。的确如此,1924年,杨荫榆再次学成归来,做女高师校长。
下课校长
开除许广平刘和珍,引发“女师大风波”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1924年春,满腹学识的杨荫榆被当时的教育部长章士钊任命为女高师校长。同一年,女高师升格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当时国家动荡,女师大的部分学生频繁参加社会活动。杨荫榆要求学生只管读书,反对上街游行,成了积极学生的敌人。
据薛镇歧研究,双方首次公然对立是1924年秋天。新学期开始,但一些同学没有按期到校,杨荫榆决定对几个迟到的学生作退学处理。这个决定,遭到了“女师大”学生自治会的公开反对,其中就有鲁迅后来的夫人许广平。此后,女师大分为支持校长和反对校长的两派,双方的矛盾不断积累。
宫门口三条二十一号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在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鲁迅在京四处故居中惟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遗址。1923年10月30日,鲁迅买下这个6间旧屋的小宅院,议价800元。
她在鲁迅生前谦称是“学生”,鲁迅死后她是骂鲁迅最狠的人文/张秀阳鲁迅一生骂过很多人,有些骂得还很难听。比如他骂某人“才子+流氓”,比如他还骂某人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