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社会记忆 > 正文

北凌绝顶:1960年中国人探险珠峰的壮烈历史(11)

2018-09-10 09:32:08  北京日报    

在6400米营地休息一夜,登山队大部分队员开始返回大本营,除了副队长许竞带领的侦察小组。他们要继续攀高,提前为队友们打通珠峰的第一道难关——北坳路线。

北坳顶部海拔高达7007米,坡度平均在五六十度,最大坡度达70度,个别地段近乎垂直,像一座高耸的城墙屹立在珠穆朗玛峰腰部。因坐落在珠峰及珠峰北侧海拔7538米的北峰之间,看上去像个坳谷,故称“北坳”。这里坡壁陡峻,积雪深不可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巨大的冰崩和雪崩,一旦发生,千百吨冰岩和雪块就如同火山喷发一样势不可挡,英国探险队就多次在北坳受到冰雪袭击。如此危险的地段,却是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必经之地。

3月28日,许竞带着侦察小组率先登上了北坳的冰坡。为防止跌下冰坡,他们用尼龙绳将几个人串在一起,一个紧跟一个,小心翼翼向上攀登。攀至海拔6800米时,眼前出现了一道近乎垂直、高达20多米的冰崖。据1958年侦察组探路得知,攀上这道冰崖唯一的路是冰崖上一条纵直的冰裂缝。许竞一行很快找到了那条深陷而狭窄的冰裂缝,裂缝宽约1米,坡度在70度以上,但比起近乎垂直的冰崖,还是容易攀登的。他们开玩笑地把这条路命名为“冰胡同”,休息片刻,便向冰胡同冲刺。

光滑的冰胡同没有支撑点,几个人就背靠“冰胡同”的一边,双脚蹬在另一边,依靠全身的力量,一寸一寸向上移动。随行采访的新华社西藏分社记者郭超人在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中写道:“运动健将刘大义这天刚好感冒,体力比较虚弱,在攀登这个‘冰胡同’时连续三次从中途跌落下来,跌得他头昏眼花,满身疼痛。但他毫不气馁,继续进行第四次攀登,终于攀到‘冰胡同’的上端。”

天快黑时,侦察小组终于到达北坳顶端,完成了开路先锋的任务。为了让大部队更顺利地通过这条路,第二次适应性行军前,许竞又带了一支修路队率先出发,刨台阶、拉绳索、挂金属梯……被他们平整过的北坳路线顺畅多了,第二次适应性行军很快胜利完成。参加此次行军的77名运动员中,有40人都到达了7007米的北坳顶端,这在当时已是空前的世界纪录。

关键词:

相关报道:

     

    马王堆汉墓新发现:出土丝织品中织有成句吉祥语

    22-11-04 10:36:36马王堆汉墓,湖南博物院

    《楚乐器研究》:填补音乐考古相关空白

    22-08-12 10:37:53侯乙墓,楚音乐,楚文化

    5000年前的古人如何防洪?

    22-07-29 15:23:00良渚遗址,良渚古城

    浙江施岙遗址是良渚王国的“国营农场”?

    22-07-05 09:43:28施岙遗址古稻田,考古

    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多震撼?

    22-06-29 11:29:11青铜时代,礼乐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22-06-28 10:24:01法源寺,北京中轴线

    三星堆考古呈现中华先民多彩生活画卷

    22-06-24 10:24:19三星堆考古,蜀国古史

    鹅是从什么驯化来的?

    22-06-23 11:44:16田螺山遗址,考古

    凉山州盐源老龙头墓地 川滇青铜时代“年代新标尺”

    22-06-16 10:24:00凉山州盐源,青铜时代,考古

    消失的西北神秘王国 曾让蜀马扬名 奠定茶马贸易基础

    22-06-02 14:15:58茶马贸易,古代丝绸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