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古时候没有电,为什么我们的古人却造了“电”字?

历史提问

古时候没有电,为什么我们的古人却造了“电”字?

答:虽然人类开始解开“电”的奥秘,是从十八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冒着大雨放风筝”开始,真正开始“发电用电”,让我们的生产生活从此“来电”,更要等到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但中国的古代汉字里,却是早早有了“电”字。

 古时候没有电,为什么我们的古人却造了“电”字?

“不来电”的中国古代,“电”字是怎么来的?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里,“电”的本字是“申”字,其甲骨文里的模样,就好像霹雳闪电在朝着四方伸展的样子。然后从周代的“金文”,到“小篆”“隶书”等各种字体,那常与惊雷暴雨“组团”出现的闪电,就变成了繁体字里的会意字“電”,然后才成了简化字“电”。清代典籍《说文解字句读》里,更生动阐明了“电”字的演变过程:“知申是古电字,电则后起之分别文”。

这个过程,也恰缩影了“富兰克林放风筝”前,中国一代代古人们,对雷电现象的观测、记录、认知。

 古时候没有电,为什么我们的古人却造了“电”字?

中国古人对于雷电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商代的殷墟卜辞,然后从历代官修史书到古代学者著述,乃至野史笔记小说,都有大量“雷电现象”的记录。尤其史不绝书的,就是雷电制造的各类灾害。比如《晋书》里的长安城,就曾经“大风震电,坏屋杀人”。《宋史》里的海州刺史梁彦超,也被当地的雷电击伤,南北朝年间,雷电造成的天火,在豫章郡“烧三千余家”。明代蓟州地区的“大风雷”,也是“拔木揠禾,牛马有震死者。”

关键词:古人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