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陈晓平:百年来有过几所“中山大学”?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先后有多所大学被命名或更名为“中山大学”,以表敬仰。广州中山大学(前身广东大学)有段时间叫做“第一中山大学”,后面跟着二、三、四、五“中山大学”。有趣的是,上海、江苏、苏联提议用“中山大学”纪念孙中山,均比广东大学要早。

 陈晓平:百年来有过几所“中山大学”?

广州文明路的中山大学原址

上海大学抢闸不成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寰宇同悲,均思有以纪念。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个提出将校名改为“中山大学”的是上海大学。

3月17日,上海大学社会系学生安剑平,写成《论改组上海大学为中山大学案》,称:“窃考吾校创办之初,即以发扬民治、养成建国人才为标帜,而环顾国中大学,与先生精神、主义之号召,亦以与吾校关系为最深。……此议初为吾友葛军克信所发起,葛君与我道及,我当时脑中即起异常之感觉,而一力赞成之,且更研究改组理由之种种要点,而我更提议校中建立铜像,使吾校民治教育上益收潜移默化之陶冶。然我与吾友马君凌山商榷,亦为一力赞同。未几,风声所播,全校景从,于昨晚适开吾校学生会,遂有李君炳祥之提出,而得全体同学之赞成,于此可见纪念孙公发扬民治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矣。此实为正大光明庄严灿烂之举动,……凡我同志,皆当奋起努力喝(唤)起舆论,陈请政府,于最短期间,克底于成,以一片血忱、一瓣心香,以奠慰我国父之灵者,以奠我中华民国之邦基焉。”(3月24日《广州民国日报》)

上海大学的前身,是1922年在闸北创办的一所弄堂大学——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开学不久,校长携款逃往日本,全校学生发起自救运动,吁请陈独秀、章太炎、于右任三人中之一人出任校长。最终,老同盟会员于右任接下了这个重任。

1922年6月16日,孙中山与合作已久的陈炯明爆发冲突,无奈之下从广州转战上海,8月14日在沪同志举行欢迎会,孙中山指示于右任,在上海筹办一所新型大学,为北伐培养人才,这所大学在人事上要兼容并包,网罗各方面的人才。于右任刚好遇到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生求助,接手办理,改为上海大学,于10月23日诞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大学也可以说是孙中山所创办的。

孙中山一直在尽其所能扶持上海大学。1923年2月,他批准每月拨款资助;8月,上大特设校董会,孙中山担任名誉校董。国民党召开“一大”后,明确上海大学为国民党党立学校,经费由国民党中央补助。

于右任赞成国共合作,认为中共“多青年,有主张,能奋斗之士”,向李大钊求助,李大钊推荐自己的学生、共产党员邓中夏参与上大的管理工作。1923年夏,邓中夏到校任校务长,成为国共两党合作办学的开端。于右任不常到校,校务实际由邓中夏主持。邓中夏创办了社会学系,为加强上大的领导与教学力量,陈独秀派瞿秋白担任上大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时期,上海大学既是国民党党立学校,也是共产党人实际控制的大学。

孙中山逝世后,正式提出将上海大学改为中山大学的安剑平,江苏无锡人,上海大学“孤星社”发起人、社长,积极拥护新三民主义,孤星社的创办也得到孙中山的支持,曾为《孤星》杂志题签。安剑平也是“五卅”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为此被英租界巡捕逮捕。(沈建中:《“激励大侠魂的精神”——上海大学社团孤星社及〈孤星〉杂志》)“五卅”运动后期,安剑平加入了共产党。

3月19日《申报》刊登国民党上海市第四区分部全体党员唁电:“北京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鉴:总理逝世,痛悼万分,一致议决,请求将上海大学改为中山大学,并特设三民主义讲座,由中央派专员讲授,以示永远纪念及继续遗志之意,万望准予通过,商于校长决定施行。上海市第四区第四分部全体党员叩。删。”

4月2日,廖仲恺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复函上海大学学生会:“径复者:案准胡展堂同志转来贵会请将上海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并增没政治、经济、教育三系,以垂孙中山先生永久之纪念等由函一件,当即提出本会第七十五次会议,决议改名为中山大学,俟有切实改革计划然后实行等因,准函前由,相应录案。函复贵会,查照为荷。此复上海大学学生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廖仲恺。”

中执会的答复留了活口,原则同意改名中山大学,但要看“切实改革计划”实行情况如何再定。上海大学原本基础较差,经费也不充足,学科设置“偏科”严重,又受到北洋政府、租界当局的迫害,动荡不安,难当大任,虽然最早提出改名“中山大学”,却殊难落实,此事遂不了了之。

 陈晓平:百年来有过几所“中山大学”?

上海大学西摩路第一院校舍

第一中山大学

广州中山大学前身为国立广东大学。广东大学校址位于今文明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鲁迅纪念馆位置,此地原是清代的广东贡院。1905年起,两广总督岑春煊筹办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拆除贡院,聘请英国工程师,仿照日本师范学校模式进行规划设计,陆续建成课室、实验室、操场、自修室、寄宿舍、会食堂、中小学堂等,可容师范生500多人,附属中小学生500多人。1908年4月1日,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正式开学,首任监督(校长)为王舟瑶。1912年2月,改称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1924年2月2日,孙中山签署命令:“着将国立高等师范、广东法科大学、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国立中山大学。”孙中山同时还任命老同盟会员邹鲁担任广东大学筹备主任。广东大学筹备委员,除邹鲁外,有35人,其中31人是归国留学生,包括许崇清、马君武、蒋梦麟、李大钊、胡适等名人。6月9日,孙中山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校长。在生命中最后的一年里,孙中山一直关心着广东大学的发展,主持制定《国立广东大学规程》,为保证办学经费充足,曾通令全省各属将筵席捐的三分之二“拨为国立广东大学经费”。1925年7月,广东公医大学也并入广东大学。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广东大学反应有些迟钝,被上海大学、东南大学抢了先。3月24日,《广州民国日报》刊登《改广大为中山大学之提议》:“昨有国民党员黄行致函中央党部云:中央执行委员会诸君并转汪精卫、邹海滨先生并诸同志鉴。噩电传来,天下太息,惟先生虽死,主义犹存,吾侪正宜鼓其馀勇,努力三民,竟先生未竟之志,励后死之责也。顷阅报载北京同志改中央公园为中山公园、南京为中山城等语,景仰元老,人有同情,而吾粤为革命策源地,又为先生桑梓所在,更不可以无纪念,似宜将广东大学改为中山大学。查以党建国,为先生之独见;以党建校,实宣传之要图。是否有当,伏候公决。中国国民党党员黄行叩。”廖仲恺作为掌握实权的党国元老,促成国民政府原则上通过了这个动议。

7月,邹鲁呈请国民政府批准改校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但国民政府批示认为“该校……自应积极筹备,俾名副其实。所请拟于本年十一月十一日成立,为期过促,应从缓议。”老校长邹鲁在这一年9月离穗北上,参加“西山会议派”活动,之后“广大”人事纷更,筹备工作被拖慢。经一年多的筹备,192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正式宣布将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到1928年2月改称“国立第一中山大学”。

 陈晓平:百年来有过几所“中山大学”?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第一届毕业同学合影

关键词:中山大学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