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陈晓平:百年来有过几所“中山大学”? (2)

第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

1927年6月,国民政府取消教育部,成立“中华民国大学院”,在部分省区实行“大学区制”,以蔡元培为大学院长。大学区制移植自法国学制,其核心内容是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大学区,大学区内的大学担任高等学府与教育厅的双重功能。

随着国民革命军向全国进军,“第一中山大学”之后,陆续出现“第二中山大学”以至“第五中山大学”。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之后,11月20日,湖北省政务委员会决定将国立武昌大学(原国立武昌师范大学)与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法科大学、医科大学等数校合并,组成“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7年10月,武昌中山大学被南京政府命名为“第二中山大学”。随着形势的变化,桂系军阀控制湖北,第二中山大学因发生所谓“嫌疑分子”问题而停办。1928年7月,国民政府任命湖北人刘树杞为第二中山大学校长,启动重建,国民政府决定将原第二中山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校址也从武昌东厂口迁至珞珈山。

 陈晓平:百年来有过几所“中山大学”?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

1897年,浙江省创办求是书院,后改为浙江大学堂,到1912年停办。1921年浙江省议会建议筹设杭州大学,未能如愿。1927年春,国民革命军底定浙江,拟建立浙江大学。6月,国民政府决定在浙江省试行“大学区制”,浙江省也随之筹备成立“第三中山大学”,7月15日以蒋梦麟为第三中山大学校长。到1928年4月1日,又将第三中山大学改名浙江大学。10月,国民政府成立,改大学院为教育部,蒋梦麟出任教育部长,到11月辞去浙江大学校长职务。浙江大学扛着“第三中山大学”名字的时间不长。浙江为人文渊薮,但要等到北伐军底定浙江后,才建立起高水平综合大学。

1932年,政府任命程天放为浙大校长,加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呈蒸蒸日上之势。1936年,蒋介石任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为浙大校长,一直到1949年4月。竺可桢既是气象专家,人文修养也极高,加上与蒋介石有姻亲关系,有一定自由度施展抱负,浙江大学在他管理下声誉鹊起。

 陈晓平:百年来有过几所“中山大学”?

浙江大学图书馆

第四中山大学(中央大学)

北伐以前,位于南京的东南大学是与北京大学齐名的国立大学。江苏经济、文化资源甲于他省,人才辈出,历代科举成绩傲视群雄,近代又有上海的崛起,东南大学故而拥有崇高地位,简称“东大”。

孙中山逝世后,上海大学第一个抢闸出击,第二个争取“中山大学”名衔的,是江苏省。1925年3月20日,《申报》刊出《东大改组为中山大学之建议》。报道称:“昨闻苏苏社沈卓吾等,有电致段执政及在京同志,建议将东南大学,改组中山大学,谓既彻底解决此次学潮,并纪念孙中山创造共和之丰功,而肃青年之趋向,以奠东南学府永久之基云。”“苏社”是状元张謇发起的江苏地方自治组织。

沈卓吾(1887-1931),江苏如皋人,清末入江南高等工业学堂读书,留校任教时因高谈革命,遭清政府通缉,亡命日本,在横滨得以谒见孙中山,遂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曾为革命党人焦达峰输送枪械至湖南。1916年年起,在上海主办《工商日报》、《中国晚报》,宣传三民主义。1924年起,任孙中山广州大本营参军等职。长期追随孙中山的沈卓吾,兼有江苏人身份,他提出这个建议是出于“三赢”考虑,既可借此长期纪念孙中山,为江苏人争光,又可协助解决当时的“东大校潮”。“东大校潮”,因汪精卫、杨杏佛等国民党人发动驱逐校长郭秉文而起。1925年1月初,在杨杏佛等人的运作下,北京政府免去郭秉文校长职务,激起师生强烈抗议。沈卓吾此举,似是希望缓和师生情绪,拉近东南大学与国民党的距离。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集团定都南京。6月9日,以东南大学为核心,合并一些其他江苏高校,重组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这是沈卓吾始料未及的。不过他的积极表现仍然得到了回报,这一年10月20日,他得到“国民政府财政部印花税处处长”肥缺。1928年2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曾拟改名为“江苏大学”,但反对者众,最终改组为“中央大学”。民国时代,南京与北京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竞争关系,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终于取得“胜利”,以“中央大学”的显赫校名,压过北大一头。

 陈晓平:百年来有过几所“中山大学”?

中央大学校门

关键词:中山大学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