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是汉王朝抵御匈奴南下的战略要塞。后寨墓地里不同风格的文物并存,反映了北方边境地区的文化交融。”武俊华说。
大同李汪涧遗址考古成果展柜。动脉影摄
呈现鲜活地方史画卷
北朝至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两次民族融合高潮,最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山西是北朝核心统治区域、大唐龙兴之地,也是宋元时期北方经济文化重心、明清晋商大放异彩的舞台。展览第四单元汇聚了北魏平城、新绛窑头、河津固镇等地出土的文物,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
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现集中于大同北魏平城遗址。北魏定都平城前后,为填补京畿户缺,多次进行移民,平城逐渐成为4-6世纪中国北方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展厅里的文物再现了北魏平城多元文化交融的图景:大同云波路出土的金下颌托,具有浓厚的萨满教色彩;天泰街出土的陶俑,身着鲜卑风格服饰;贾宝墓出土的四神图像、魏碑书法,体现了中原汉文化。
唐代至元代,山西制瓷业空前发展,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兴县西磁窑沟北宋窑址出土的瓷器,让人眼前一亮。刘岩介绍,这类釉下赭彩装饰的“柿色彩”瓷器,在外观上明显区别于北方地区同类产品,颜色浓艳鲜亮,纹饰自由洒脱,表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