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激战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首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第59师第177团1营6连的战士宋阿毛的绝命诗。1950年11月28日,长津湖战役打响的第二天,6连奉命攻击柳潭里以南9公里的死鹰岭,阻击美军陆战1师南逃。然而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严寒下,全连125名官兵全部冻死在死鹰岭阵地上,他们都保持着战斗姿势,却连一发子弹也没能打出……
被冻死的志愿军战士
67年前的那个冬天,朝鲜半岛北部长津湖地区遭遇50年不遇的酷寒。然而此时朝鲜战场事态非常紧急,第一次战役过后,麦克阿瑟调集包括美国海军陆战1师在内的大量精锐部队,向鸭绿江全线推进,试图一举消灭在朝鲜境内的全部志愿军和人民军,争取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
被冻死的志愿军战士
此时,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兵力不及联合国军在朝兵力的一半,在装备和火力上差距更为悬殊,迫切需要二线部队迅速跟进,因此9兵团入朝参战的时间表骤然提前。
志愿军第9兵团作为原定攻台军的主力精锐部队,久居江南,一切战备训练都是着眼于解放台湾,现在却来到风雪连天的高寒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准备。原定在东北换冬装的十几万将士在火车上就接到了紧急入朝命令,只好直接渡过鸭绿江。由于战事紧急,甚至是本就不够用的临时调拨的冬衣帽,也有很多没能来得及送上入朝的火车。
被冻死的志愿军战士(很多书刊都认为这张照片是长津湖之战,其实当时九兵团根本没有这样的棉帽子,也没有装备苏式冲锋枪。
)
果然,入朝第一天,9兵团就有数千人感冒冻伤。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严寒。尽管如此,9兵团还是按照预定部署,夜行晓宿,严密伪装,悄然开进长津湖地区。联合国军虽然每天都派出飞机对该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却丝毫没有发现9兵团的行动踪迹。
手冻僵的战士只好用嘴拉手榴弹引线。
于是,在长津湖畔,在平均零下3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中美两国精锐部队之间的“强强”对决,就这样打响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志愿军官兵们在冰天雪地的数九严冬里,穿着春夏季节的单衣单裤,却为了防空而不敢生火取暖,每天只能吃两个冻土豆,渴了就抓一团雪塞在嘴里,手里拿的是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在连生存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志愿军官兵迸发出超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忍耐力,凭借着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万丈豪情,以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一次次向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发起冲锋,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史上志愿军歼灭美军整团建制部队的唯一战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传递出强大的、无坚不摧的信仰力量。
长津湖激战
低温比任何敌人都可怕。当年拿破仑远征俄国的大军,莫斯科战役中的德国国防军,哪个不是装备精良?同样也在低温严寒下溃不成军!更何况是当年缺衣少食、装备简陋的志愿军,去与世界上第一军事强国的精锐部队殊死战斗?
正如毛主席所言,这是一场“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的战争”。试问,哪个叫花子敢斗龙王爷呢?
志愿军行军队伍
这场战役是整个朝鲜战场局势被彻底改变的重要拐点,志愿军官兵一举打破了联合国军试图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狂妄计划,迫使当时世界上最为强悍的超级军事大国,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1950年12月24日,亚洲时间的平安夜,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落下帷幕。
无论是志愿军的高级将领,还是普通的年轻士兵,都是历史的书写者和见证者。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弹药用尽的最后关头,引燃了手中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如巨人般用鲜血和生命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将军,回国前面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鞠躬,泪流满面、不能自持……这些震撼感人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最好的注解。
宋阿毛绝命诗(图片来自网络)
多少年后,一名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美国老兵这样回忆道:“河面上的冰层被我们的炮火炸碎了,他们趟水过河,上岸后他们的衣服就冻住了,枪管也冻住了,他们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我们的火力很猛,像无数火蛇一样在原木中穿行,他们有很多人倒在雪地上,倒在小河里,像躺倒的原木一样冻得僵硬……他们像潮水一样不断涌过来,扑向我们,我已经不知道向哪个方向射击了……火光中,冰雪在燃烧,大地在燃烧,河水红了,洁白的冰雪也红了,但他们仍然像僵硬的原木在移动……我当时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他们像原木一样在移动,我们的炮火根本阻止不了他们……”
特级英雄杨根思
有人痛心地说,一大半牺牲的战士不是战死,而是冻死。要是天没那么冷,要是冬衣能及时跟上,如果后勤能提供足够援助,就算还是让美国人跑了,也得让他们多留下几千具尸体,也不会让9兵团非战斗减员这么严重了……然而我们该铭记的历史事实是,9兵团以巨大的牺牲,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冻饿折磨,才艰难地成功阻止了美军北进的步伐,将敌人挡在鸭绿江南岸。明明是一次关键性的战略胜利,却因其过于残酷的事实以及所引发的巨大心理冲击,令我们不忍回首、不愿提及。原本应该广为流传颂扬的血泪之战,却一直被善意地回避。志愿军将士们可歌可泣的血战史,并没有得到最真实的再现。
然而,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如何掩盖、欺骗,甚至涂抹、篡改,这场战役就静静地躺在历史的结点上,如长津湖冬天的湖水,冰清玉洁,也如明镜般提醒着人们——67年前,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他们所拥有的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这种不朽的民族精神应当大书特书,让先辈们的这种精神,去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树起我们民族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