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历史影像 >

公图“守书奴”:宫廷里的太监?(2)

第二个印象是,那些公图的功能和所提供的服务真多,相当于所在地区的信息汇集、管理和交流中心,但凡招工招聘、招生求学、政府文告、私人声明、商品广告、专利转让、股票价格、公交路线等等,一应尽有。所以,人们需要了解什么信息,首先会想到去公图查询。图书馆不仅有书,还有其他各种信息的载体;所以,人们去图书馆,未必是去看书。公图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咨询师。相比之下,中国的图书馆功能就单一多了。

第三个印象是,真方便,真便宜,几乎完全是免费,免费上网,免费借阅,免费复制。工作人员并非因为免费而不热情、不周到,你有什么疑问或要求,他们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计,“上蹿下跳地”帮你解决,脸上始终挂着笑,直到你满意离开,如果你的要求由于客观原因,没有得到满足,他会不住地道歉。因此,即使你的事没有办成,也会心情舒朗。

其实,美国公图的规模未必有中国的大,门面未必有中国的气派,设施未必有中国的先进,藏书未必有中国的丰富;也就是说,我们的硬件未必比他们差,但软件却差之千里,管理水平、服务理念实在没法比。

理念上最大的差异在于,图书馆到底是姓公还是姓私?有人觉得,这不是问题,我不应该问这个问题。但这的确是个问题,而且是关键性问题。在英语中,大家的图书馆和小家的书房是同一个词,即library;所以,在前者的前面一定要加上“公共的”一词,以示区别,“公共”这个理念也就深入人心。在中国,书房是书房,图书馆是图书馆,在说法上分得很清,所以我们很少在图书馆前面加上“公共”二字,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上(包括规章制度的制定上)也就很少有“公共”的理念。

这种差异在文化深层的根源跟公图在两种文化语境中的不同起源有关系。北美第一家公图的底子是鸿儒富兰克林的私人藏书,富兰克林给公图事业树立的榜样意义是:以私为公,“我为人人”。所以,美国的图书馆从业人员能超越个人、单位的利益,能放眼全社会,公图的公共性名副其实。另外,美国的公图跟我们一样,都是政府办的,跟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有根深蒂固的纳税人意识。公图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的,当然应该以优质、免费的服务还给纳税人,里面的藏书岂有不免费借给他们使用的道理?

关键词:守书奴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