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历史影像 >

阮玲玉死后的四封遗书 究竟哪个是真的?(6)

阮玲玉自杀后不久,鲁迅写下《论“人言可畏”》一文,痛斥当时新闻界的丑恶现象和恶劣风气。最终,阮玲玉的死上升为严肃的社会问题。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是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面镜子。

1947年10月7日,中国第二起“阮玲玉式”的悲剧发生。上海越剧名伶筱丹桂自杀,留下遗言:“做人难,人难做,死了。”

与阮玲玉自杀后,社会舆论更多的是侧重于娱乐八卦、明星隐私,流于表面化相比,筱丹桂自杀后,舆论走向更富正面色彩,较为理性和深入。人们更多的是透过其自杀现象,探究社会本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筱丹桂更是被塑造成反对夫权的典型。

只可惜,阮玲玉没能等到这样的好时代。在《演员请就位》节目中,阿娇所念的遗书是由梁家姐妹提供的版本。也就是说,是张达民和唐季珊两个男人,合力害死阮玲玉。这种推论,在当时虽有争议,却也有其合理的社会根基在。

民国时期,人们积极拥抱新思想,崇尚自由平等的爱情观,但是在情感上,统御几千年的传统伦理道德依然是支配他们的行为准则。

对于阮玲玉来说,爱情是她一生的跋涉。阮玲玉自认是新女性,却也始终受制于“旧传统”,无法逾越男女两性的“道德鸿沟”。

在阮玲玉悲剧中,可以发现社会舆论对于男女两性的关系,存在着双重的道德标准,一方面,人们对男性的道德要求宽松,嫖娼、纳妾、重婚等不道德行为,可以得到包容,最多只是加以无关痛痒的谴责;而另一方面,人们对女性的道德要求却严厉至极,女性群体在旧社会处处遭受着压迫和歧视。这种“双标”注定了阮玲玉的悲剧。

参考文献:

戴彦:《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阮玲玉》东方出版社2005-05

黄维钧《阮玲玉画传》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09

关熙潮《你是无声的离歌》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04

刘长林、马磊磊《论阮玲玉自杀的社会赋予意义》,《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关键词:阮玲玉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