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华网文史频道 > 三国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人物 (三国Z姓历史人物)
张翼
张翼是犍为郡武阳县人,高祖父张皓曾任司空,曾祖父张纲任广陵郡太守,都很有声望政绩。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自领益州牧,以张翼为书佐。建安末年,张翼被举为孝廉,出任江阳郡下江阳县县长。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出兵攻打汉中,张翼也跟随参战。曹操亲自率兵前来救援,张翼跟从赵云在汉水之战中击破曹军。后转任涪陵县县令,升任梓潼郡太守,并逐渐升任为广汉郡太守,蜀郡太守。建兴九年(231年),庲降都督李恢逝世,蜀汉朝廷任命张翼为庲降都督,兼绥南中郎将,驻牂牁郡平夷县,出震南中。张翼执法严厉,不得南夷欢心,于是在建兴十一年(233年),夷族首领刘胄起兵作乱造反。张翼出兵讨伐,还未攻破刘胄,蜀汉朝廷便征召张翼回朝,众部将都认为应该火速返回朝廷请罪,张翼说道:“不能这样,我是因为蛮夷起兵骚乱,不称职才被征召回朝的。但是接替我的人还没有到达,而我正身临战场,应当组织运送、屯积粮草,作为讨灭叛贼的物资,怎么可以因为被免除官职的缘故而荒废国家的政事呢?”于是继续统领事务,毫不松懈,直至接任的庲降都督马忠到达前线后才出发回朝。马忠依靠张翼打下的基础得以击杀刘胄,讨平叛乱,蜀汉丞相诸葛亮得知这件事后非常赞许张翼。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兵出斜谷北伐曹魏,以张翼为前部都督,领扶风郡太守。八月,诸葛亮病逝,大军撤回成都,拜张翼为前领军,并追封之前讨伐刘胄的功劳,赐予张翼关内侯的爵位。延熙元年(238年),张翼入朝为尚书,参与朝廷政务的决策。后升迁为建威督,授予节符,并进封为都亭侯,拜征西大将军,驻守蜀汉的北部边境。....... <详细>
张裔
张裔研究《公羊春秋》,广泛涉猎《史记》、《汉书》。汝南人许文休进入蜀地后,认为张裔干练敏捷,是中原一带像钟繇一类的人物。刘璋时期,张裔被荐举为孝廉,担任鱼复县县长,回到州里任州署从事,兼任帐下司马。张飞从荆州由垫江进入蜀地,刘璋授予张裔军队,让他在德阳陌下抵御张飞,结果张裔兵败,退回成都。张裔作为刘璋的信使前往会见刘备,刘备答应他一定对刘璋以礼相待并安抚刘璋的部下,张裔回到成都,于是开城欢迎刘备,刘备任命张裔为巴郡太守,张裔回成都后担任司金中郎将,负责农具、兵器的制造。此前,益州郡人杀死该郡太守正昂,有位年长的首领雍闿,他在南方一带威望名声很高,便派人四处活动,还远往孙权那里求情。不料朝廷让张裔担任益州太守,张裔径直赴郡所上任。雍闿于是闹别扭不服气,他借鬼教鼓动人说:“张府君像只葫芦,外面虽说光亮但内面实际很粗糙,不值得杀他,命令你们把他缚绑送往吴国。”于是他们把张裔押送给孙权。....... <详细>
历代著名人物
更多 +周公
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平定三监之乱后,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与发展周朝统治上起了关键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雍正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司马懿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出身士族家庭,政治家、军事家。生平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以其功著,封舞阳侯;其子司马昭称王后,追尊为晋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高祖宣皇帝,故也称晋高祖、晋宣帝。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地有争议一种说法是唐代设安西都护府管辖的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西南约10公里)还有一种说法是出生在唐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还有一说是绵州昌隆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大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