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冬,七十八岁的李鸿章代表清廷签订《辛丑条约》后,即开始大口大口的吐血,而后病逝于北京。这位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才能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的名臣就此结束了自己毁誉参半的一生。清廷诏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那么李鸿章的子女们在父亲死后又都是什么结局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李经方
李鸿章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儿子,后来从自己的六弟李昭庆那里领养了一个儿子,即长子李经方。李经方早年在家乡念书,后来进身为府学廪生,之后又在江南乡试中中举,并先后被任命为江苏补用道、军机处记名等职。又充任出使美国大臣参赞官,钦差出使日本大臣。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李经方坚持与父亲同行。从日本归国后李经方历任沪宁铁路大臣参议官、钦差出使英国大臣、署理邮传部左侍郎等职,并最终将邮政业务从洋人控制的税务司转回邮传部管辖。满清灭亡后,李经方居住上海,为宗社堂尽力,后又支持张勋复辟,复辟失败后,李经方蛰居大连。1934年9月,李经方病死于大连,时年八十岁。
李鸿章与家人合影
李经述,字仲彭,号澹园,是李鸿章的二儿子,实乃亲生的大儿子。李经述1885年考中举人,曾任参赞官随李鸿章出使欧美等国。李鸿章死后,承袭一等侯爵,以四品京堂后补。1896年其父李鸿章奉命出使英、法、德、俄诸国时,清廷念及李鸿章年高远役,特降旨令李经述和李经方随侍在侧,以参赞官的名义随行。1901年李鸿章病重时,李经述每天在父亲跟前服侍,昼不甘食,夜不交睫,连续五十多天寸步不离。李鸿章死后,李经述悲痛欲绝,日久成疾,不久就病逝了(时年38岁)。李经述一生办事谨慎,文笔优雅,感情充沛,手书《澹园日记》十一册,是他一生最后的日记,记录了他在京城贤良寺随侍老父身边所见的生活起居诸事,除此之外,他还是个很有才气的诗人。
李经迈
李经迈,字季皋,别号澄园,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出使奥地利大臣,是当时清廷最年轻的外交官。次年授光禄寺卿,之后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宣统二年(1910年)以首席随员的身份跟随载涛前往日本、欧美考察军事,次年署民政部右侍郎。
辛亥革命后,李经迈退居上海,之后又支持张勋复辟。复辟失败后他回到上海,又当起寓公。李经迈早年受父荫从政,爱好新事物,自愿了解西洋文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中年自食其力、经商置产,其善理财,遂使资产巨万,成为富翁。1938年6月,李经迈在上海病逝,时年六十三岁。
李鸿章出使欧美
李鸿章有两个女儿,长女菊耦嫁给张佩纶(就是张爱玲的爷爷),张比她大20多岁,菊耦38岁即守寡。
次女李经溥,嫁给任德和(直隶布政使任道镕之子),由于比丈夫大6岁,受到嫌弃,婚姻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