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的空袭加速了德国经济的瓦解。早在德国首次对英国进行空中打击后,英国就开始向德国实施报复性的空袭。英国重点在于对德国城市进行夜间地毯式的轰炸,企图通过系统摧毁德国的工业和管理中心来摧毁它的军事力量,并瓦解德国人民的斗志。但是由于战争初期德国有相对的空中优势,空袭既没有破坏德国的军工生产,也未能影响德军作战。为了应对英国的空袭,施佩尔及时采取分散军工生产的对策,轰炸给军工生产造成的损失微乎其微。到1943年下半年,轰炸使德军工生产下降不过5%,1944年为10%。而纳粹政府却借此机会宣传把战争继续下去,反而使德国人增加了对恐怖飞机的仇恨。德国为了对付盟军的轰炸不得不加强高射炮的生产,从而影响了其它战略军事武器的生产。为了疏散工厂,德国耗废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和集中性,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德国人民也尝到了战争残酷的滋味。
其他原因德日矛盾首先,日本拒绝配合德国北进,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如果日本1941年进攻西伯利亚,俄国人在十二月就无法转人反攻(莫斯科保卫战)„„由于斯大林不顾一切地把西伯利亚一线的后备军抽调一空,全部投人战斗,这样才在最后一秒钟间不容发的关头扭转了战局”。1941年,苏联从远东方面军中派往西部地区的兵力是8个步兵师和3个坦克师。次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后,苏联从远东方面军中又抽调了8个步兵师开赴西部战场。而这些生力军在关键的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日本人在不通知德国的情况下偷袭珍珠港,不仅“替罗斯福解决了如何让美国人民肯走上战场的棘手难题”,并且“使希特勒和美国人一样感到震惊”。日本人的秘密决定使德国人毫无准备,“德国不得不尽量设法应付日本制造的局面”。对于反法西斯同盟来说,德日是,为己方提供了一个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大好时机。在这个意义上,德日同盟的无效性倒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由上可知,德日合作的失败不仅使两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合力,反而造成一加一小于二的情况。
德国党卫队入侵苏联,遭遇苏联的烂路,寸步难行。德军坦克、汽车都陷入了烂路中苏联士兵在烂泥地中冲锋。被俘虏的德国战俘。党卫军第一装甲师在乌克兰文尼察地区。德军炮兵在苏联和罗马尼亚边境地区发射反坦克炮。
以克格勃为代表的前苏联情报机构,其最引人注意的莫过那些通过人力、策反等手段获取情报的谍战故事。不过,根据俄罗斯最新解密的文件,克格勃也是“技术控”,在二战时就在克里米亚用无线电戏耍过纳粹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