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野史解密 >

一味求和不思抵抗的北宋终于迎来“靖康之祸”,走向灭亡

一味求和不思抵抗的北宋终于迎来“靖康之祸”,走向灭亡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249,《宋朝史话》连载17(点击查看上篇),欢迎收看。

宋徽宗虽然镇压了震撼东南的方腊起义,渡过了一场大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却使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

女真族是中国境内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从南北朝起,这个民族同内地各民族就有了联系。在宋、辽对峙时期,女真族受辽朝统治者的奴役。有一部分女真人被编入辽的户籍,称为“熟女真”,未被编入户籍的女真人,称为“生女真”。

生女真居住在黑龙江中下游及长白山地区,有十多万人,分成不相统属的72个部落。到公元11世纪末,生女真中的完颜部强大起来,统一了生女真各部。

而在这时,辽朝的统治却日趋腐败,对生女真各部的压榨也更加残酷。辽统治者不仅用各种名目掠夺生女真人的财物,无端殴打女真人,还要蹂躏女真妇女。

辽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激起了女真族人民的愤恨。女真族遂于公元1114年,在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的率领下誓师起兵,展开反对辽朝压迫的斗争。阿骨打接连打败辽兵,势力迅速强大起来,就于公元1115年称帝建元,正式建立了金朝。

金朝建立后,阿骨打又攻下了辽朝专为对付女真人而设置的重要军事据点黄龙府(在今吉林农安)。辽朝天祚帝亲率数十万大军前去讨伐,也在阿骨打的袭击下溃逃。金朝乘胜进军,很快就占领了辽朝辽阳以东的全部州县,并于公元1116年一举攻下了辽的东京辽阳府。

辽朝统治区内这时又爆发了董庞儿、安生儿等许多起人民的反抗斗争,已经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了。

一味求和不思抵抗的北宋终于迎来“靖康之祸”,走向灭亡

01、海上之盟

辽朝在金兵进攻下岌岌可危的消息传到北宋后,宋徽宗、蔡京等人以为同金朝联合攻辽,不要花什么力气就可以夺取燕云十六州,完成宋太祖、宋太宗未竟之大业,可以使自己的腐朽统治放出光彩,得到加强。

在这种火中取栗的侥幸心理驱使下,从重和元年(1118)起,宋朝就以买马为名,一再派人从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到辽东,同金朝商议共同伐辽的事宜。

宣和二年(1120),宋、金终于订立“海上盟约”,双方约定:

(1)宋、金从两个方向同时向辽进攻,金兵攻取辽长城以北的州县,宋兵攻取辽朝的燕云地区,共同灭辽,任何一方不得单独接受辽的投降;

(2)灭辽以后,长城以南州县归宋管辖,宋廷要把原给辽的岁币每年如数交给金朝;

(3)如果宋兵出师失期,就不能按原约实行,即不把燕云交宋管辖。

“海上盟约”订立后,金朝即对辽展开新的攻势,接连攻陷了辽的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大明城)及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迫使辽朝天祚帝率卫兵逃入夹山(今内蒙古包头附近)。

宋朝也调集号称精锐的陕西兵准备向燕京进军。但就在这时,方腊起义的消息传到都城,宋徽宗立即调遣这支已经集中起来的军队火速南下镇压方腊起义,没有如约出兵。

直到东南地区的农民起义平息,这支陕西兵班师以后,宋徽宗才于宣和四年(1122)派童贯及蔡京之子蔡攸率10万大军向燕京地区出发。

这时的辽朝,在长城以北已无立足之地,燕京地区则由皇族耶律淳自立为帝,内部更加分裂。童贯、蔡攸等人以为燕京只是辽的残余力量了,不用费力就可唾手而建功业,根本不作战斗准备,一路稀稀拉拉,还对军队下达了不许杀辽兵一人一骑的荒唐命令。结果,在燕京辽兵的阻击下,宋兵遭到大败。宋徽宗急忙下令宋军撤回边境驻扎。

耶律淳在宋军败退不久就病死了,辽的燕京小朝廷内部继续自相残杀。宋朝认为又有了有机可乘,再派20万大军进攻辽燕京地区。但因为主将刘延庆根本没有打胜仗的信心,在良乡碰到辽兵,未曾开战就烧营焚辎重逃跑。辽兵乘势追击,宋兵自相践踏,把熙宁变法以来积存起来的大量军需品,都丢弃给辽兵。

在接连两次向燕京出击均遭惨败后,童贯为了逃避兵败的罪责,秘密派人到金营见金太祖阿骨打,约请金兵进攻燕京。阿骨打遂率军于宣和四年(1122)十二月,由古北口、南暗口、居庸关三路越过长城,攻占了燕京。

辽的燕京小朝廷覆灭。不久,辽天祚帝也被金兵俘获,辽朝就灭亡了。

金朝在攻占燕京后,因为看透了宋朝的腐败和无能,不肯按原约把燕京交给宋朝。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宋朝方面一再退让。最后,金朝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6州24县交给宋朝,却要宋朝每年除把原给辽的40万岁币交给金朝外,还要把这6州24县的赋税如数缴给金朝。

宋朝答应每年另交100万缗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朝才答应从燕京撤军。而在撤军时,金兵却把燕京的金帛、子女等席卷而去,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宋朝。

在金兵撤出燕京后,童贯把宋军的惨败吹嘘成胜仗,宋徽宗也飘飘然地沉醉在“复燕云”的祝贺声中,给童贯等人加官晋爵。

一味求和不思抵抗的北宋终于迎来“靖康之祸”,走向灭亡

02、金兵南侵

关键词:靖康之祸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