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今朝论史 >

慈禧“伪红人”安德海之死:奴才弄权而不自知,灭亡不远矣

慈禧“伪红人”安德海之死:奴才弄权而不自知,灭亡不远矣

文:竹映月江(读史专栏作者)

慈禧太后身边,有个非常得宠的太监,名叫安德海。在京城里,安德海是百官争相巴结的对象,朝中重臣见了他,都得恭恭敬敬叫他一声“安大总管”。

然而,颇有权势的安大总管最终却死在山东巡抚丁宝桢的手中。那么,丁宝桢明知道安德海的背景,为什么依然敢杀他呢?

01、恃宠而骄

丁宝桢杀安德海的底气,是从安德海恃宠而骄开始的。

有了慈禧的信任后,安德海瞬间成为京城的红人,一时间,无数的鲜花和掌声将安德海包围。

原本伺候人出身的安德海哪里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他眼见朝中百官对自己毕恭毕敬,身边太监对自己日日吹捧,不禁产生了自己的权势足以傲视天下的错觉。

于是,安德海渐渐不将百官放在眼里,甚至连恭亲王他也敢为难。结果,慈禧借着安德海挑拨人弹劾恭亲王的机会,下旨说:“着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

虽然不久后,在王公大臣们“恭亲王咎由自取,尚可录用”的呼声中,恭亲王很快恢复了军机处的工作,但这却加深了安德海的错觉,他是有能力扳倒恭亲王的。

其实,自辛酉之变后,慈禧早看恭亲王不顺眼了,这次不过是慈禧借着安德海满足她自己的政治需要而已,可惜安德海却没有领会慈禧的真意。

自以为连恭亲王都可以扳倒,安德海愈发骄横,甚至连同治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时常将同治的顽皮举动添油加醋的报告给慈禧,让同治受了无数的责骂。

每当慈禧责骂同治时,安德海就在一旁给慈禧帮腔,甚至跟着慈禧一起训斥同治,目无君主的样子让同治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02、太监出京

接连得罪了皇帝和恭亲王,安德海却不自知。此时的安德海,正两眼发光地盯着出京为皇上采购婚礼用品的美差呢。

仗着慈禧的宠爱,安德海顺利得到了这个差事。心情大好的安德海带着他的叔叔、妹子、侄女、族兄,另有5名保镖、6名太监、7名仆役等三十余人,打着钦差大臣的身份,坐着龙船出了京。

这是安德海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刻,却也注定了他身首异处的悲剧。

因为按大清祖制,太监出宫需要登记入档,而内廷事务应由内务府大臣办理,太监插手更是违规。

而且,大清律令规定,若是奉旨出差,军机处应该先明发上谕给地方政府,还要有传牌勘合。

然而,这些法定的程序,安德海一个都没有,他就这么没有任何手续的出京了。

出京后,安德海一路上大肆敛财,还在山东境内为自己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生日宴,这一来惊动了山东巡抚丁宝桢,派人将安德海擒住,随后送往济南。

安德海到了济南后,依旧没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他对丁宝桢说:“我是钦差大臣,谁敢对我无礼,就是死路一条。”

丁宝桢闻言大怒,就此下了杀安德海的决心。

慈禧“伪红人”安德海之死:奴才弄权而不自知,灭亡不远矣

03、智斩宦官

决定除掉安德海后,丁宝桢先给朝廷上了一封奏折,上面说:“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见明降谕旨,必诈无疑;善用御制禁物龙凤旗,死罪。”

一句话,安德海出京不合法,肯定是假冒钦差。

这封奏折最先送到军机处,领班大臣恭亲王看到丁宝桢给出的罪名,大喜,连夜将奏折送到同治皇帝处。

这两人都与安德海有旧怨,眼下有了这个出气的机会,真是求之不得,于是趁着慈禧已经安歇不用请示的时机,一纸圣谕立刻送往山东,上面说:

“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著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著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著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

有了这道护身符,丁宝桢立刻处死了安德海。这离安德海被捉,仅仅过了5天时间。

04、死因探究

安德海死后,慈禧并未如安德海预料的那样为他复仇,反倒是丁宝桢因此声名鹊起,不久后便调任四川总督。

毕竟,丁宝桢早已给安德海扣上了违背祖制的大帽子,此时慈禧再帮助安德海不仅没有任何收益,反而可能连累自己,聪慧如慈禧,又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再则,安德海虽然受宠,也不过是慈禧的一件玩物。慈禧又怎肯为他得罪皇帝、恭亲王以及朝中重臣呢。

其实,从安德海得罪同治与恭亲王的那刻起,他的命运就早已注定,可惜安德海茫然不知,直到死期将至,才发现自己远没有想象中的强大。

而慈禧,则优雅的继续重用丁宝桢,向天下臣民展示出一位恪守祖制,赏罚分明的完美太后形象。

说到底,这件事里除了安德海,没有输家。

但这何尝不是安德海咎由自取呢,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关键词:慈禧,安德海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