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一些书籍称“长城”一词始于汉代司马迁所撰《史记》。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我们先不讲古代历史文献,仅出土的相关文物而言,“长城”早在战国早期就已使用了。
“长城”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青铜器和竹简之上。青铜器的铭文,一般被称为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骉羌钟之上带有长城一词的铭文属于刻铭。
1928年,大雨之后洛阳城东金村出现大量的地陷现象,人们很快发现这些塌陷的地方都是古墓的墓室。挖开墓室大批精美的陪葬文物暴露出来,出土了大宗战国早期的青铜器。古墓被盗掘,这批文物大部分流散到海外。
骉羌钟
其中有一组14件青铜器编钟,被称为骉羌钟。这组编钟花纹细密,工艺精湛。人们之所以将这组编钟称为骉羌钟,是因为编钟上刻有一段长达61字的铭文,记录了韩国一位名为骉羌的将军,攻打齐国攻进长城的历史。钟体铭文全文为:“唯廿又再祀,骉羌作戎,厥辟韩宗,撤率征秦迮齐,入长城,先会于平阴。武侄寺力,言敓楚京。赏于韩宗,令于晋公,昭于天子,用明则之于铭,武文咸烈,永世勿忘。”
羌钟及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