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今朝论史 >

国之殇,未敢忘!来听总书记讲述的这堂“历史课”(2)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见到了她,握着她的手,祝她健康长寿。

累累罪行不容抵赖,雪中送炭的情意同样需要铭记于怀。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中曾这样赞扬一位国际友人:“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

德国人约翰·拉贝曾于1908年至1938年在中国工作30年。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并组成“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置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

不只是约翰·拉贝,还有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约翰·马吉……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回忆起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等各种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给予的宝贵援助和支持,并表示“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理解当下、警示未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国之殇,未敢忘!来听总书记讲述的这堂“历史课”

2014年7月7日,首都各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中华儿女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更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习近平总书记将和平比作阳光雨露,指出“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唯有永远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发自强之志、奋斗之力,勠力同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永远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2014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是对逝去同胞先烈的告慰,更是新时代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国之殇,未敢忘!来听总书记讲述的这堂“历史课”

这是2017年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国家公祭广场上,和平大钟钟声久久回荡,一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穿越时空,启迪后人。

主笔:高蕾、邱冰清

统筹:杨维汉、王绚

编辑:郝晓静、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关键词:国家公祭日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