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今朝论史 > 正文

前卫大胆敢受伤:魏晋女子都怎么化妆?

魏晋时期是个动荡与开放并存的时代,这一时期女子的发型一方面沿袭着东汉的发式,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极具生命力的创造与创新。通常而言,女性的穿衣打扮,妆容发型,从来不是古代史学家关注的重点。不过我们今天依旧可以通过史料,窥见魏晋女子活色生香的妆饰生活,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魏晋妆发的潮流引领者,往往假托于女性名人或者名人的妻妾。这些新潮美丽的发型,也有幸得以随着历史人物的生平一起载入史册或留下传说。

魏晋:缓鬓倾髻,以为盛饰

例如“灵蛇髻”的诞生,就伴随着一个动人的传说。这种发髻将头发梳于头顶,挽成一个或多个环形,因其样式如游蛇蜿蜒而得名。相传灵蛇髻由魏文帝曹丕的妻子甄氏发明。一日,甄氏在宫中看到一条绿蛇,当宫人想要加害蛇时,蛇就消失不见了,于是甄氏得到灵感,将头发梳成灵蛇模样,宫中人见她发型漂亮,纷纷效仿,但大多无法企及甄氏十分之一二的美貌。这个故事最早见于《采兰杂志》,作者生卒年代不详,大概是宋元时代的作品。可惜的是,甄氏的美貌也无法挽救她凄惨的命运。甄氏虽为妾室,得到如正妻一般的礼遇,但曹丕称帝之后,立郭氏为后,身边更是美女如云。甄氏此时年岁已长,容颜不再,色衰而爱驰,因不满受曹丕冷落而作悲怨之诗,最终被曹丕赐死,倒是这美丽的灵蛇髻流传下来,成为魏晋时期风靡一时的发型。

前卫大胆敢受伤:魏晋女子都怎么化妆?

(上)尚食图画像砖,甘肃嘉峪关长城出土,图中女子发型比较符合“灵蛇髻”的记载;(下)灵蛇髻复原照

(上)尚食图画像砖,甘肃嘉峪关长城出土,图中女子发型比较符合“灵蛇髻”的记载;(下)灵蛇髻复原照

能与之媲美的“撷子髻”也是魏晋时期流行一时的发型,干宝的《晋纪》将撷子髻的首创权送给了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这种发型将头发编成环,用色带束缚住。所谓“撷子”,就是束缚的意思,其音同“截子”,暗讽贾南风戕害太子的血腥阴谋。贾南风贵为皇后,却没有自己的孩子,她曾将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废黜,后来又命人将其杀害。这一行为引起许多人不满,并最终间接导致了她被废为庶人。

魏晋时期,宫廷女性还曾流行惊鹤髻。这种发髻在头顶分叉,宛若鹤鸟的两扇翅膀,做出展翅欲飞的模样。当时的魏宫人梳着惊鹤髻,画着长眉,摇曳生姿地走在深宫之中,给予曹魏末年身处政治漩涡中的皇帝以心理慰藉。惊鹤髻自诞生开始,便比较流行,直到唐代长安街头,依旧可以觅见它的身影。

魏晋时期的女子对鬓发的处理可谓别出心裁、五花八门。当时曾流行过长鬓、薄鬓、缓鬓等多种样式。长鬓即是将鬓角头发留长,一直长至胸部。留着长鬓的女子行走起来,两条鬓发随风摇曳,宛若仙子。薄鬓则是将鬓发梳理成薄薄的发片,并使发片的一部分紧贴脸颊。相传薄鬓是魏文帝宫中莫琼树所创,可谓除了灵蛇髻外,另一个借助曹丕名垂青史的发式了。如若今天的女性穿越回魏晋,最喜欢的鬓式或许是缓鬓。缓鬓是一种宽大的鬓发造型,利用鬓发将耳朵遮住,显得脸小巧精致。

提及缓鬓,不得不说一说“倾髻”,缓鬓倾髻是一个魏晋时期特有的发式,指的是女性将鬓发处理成缓鬓的同时,将硕大的假发戴在头上,做成高髻的样式。高高的假髻被聪慧的魏晋女子制作成不同样式,其中,十字髻是缓鬓倾髻中常见的发髻。十字髻先在头顶做出一个空心环,之后用头发在左、右各挽出一个环,乍看之下,宛如“十”字。陕西西安草场坡北魏墓葬中,大量的陪葬女俑梳着十字髻,这种流行一时的发型潮流,陪同着墓主人经历过的绚丽人生,在黄土地下沉睡千年。

前卫大胆敢受伤:魏晋女子都怎么化妆?

(上)十字髻复原照,妆发参考北魏女俑,面妆有魏晋时期流行的点状面靥;(下)陕西西安草场坡北魏墓葬出土梳着十字髻的女俑。魏晋时期十字髻是常见的发髻。这种发髻需要先在头顶做出一个空心环,之后用头发在左、右各挽出一个环,乍看之下,宛如“十”字

(上)十字髻复原照,妆发参考北魏女俑,面妆有魏晋时期流行的点状面靥;(下)陕西西安草场坡北魏墓葬出土梳着十字髻的女俑。魏晋时期十字髻是常见的发髻。这种发髻需要先在头顶做出一个空心环,之后用头发在左、右各挽出一个环,乍看之下,宛如“十”字

缓鬓倾髻离不开重要的发饰——假发。直至魏晋,中国的假发制作工艺已经较为成熟。在中国古代,假发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庄子·天地》中曾说“秃而施髢”,这里的“髢”就是假发。对于贵族妇女而言,戴假发是一件并不罕见的事。《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当时有个官职叫作追师,专门掌管发饰,供身份尊贵的妇女在出席重大场合时佩戴,其中的发饰就包括假发。制作假发的材料,既包括真人的头发,也包括黑色丝绒制作的替代品,还包括木头。关于周代假发制作,还发生过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爱情”故事。春秋时的卫庄公发现戎州人己氏的妻子生了一头美丽的秀发,于是命人把己氏妻子的头发剃下来,给自己心爱的妻子吕姜做了假发。己氏虽然敢怒不敢言,但对卫庄公怀恨在心,最后终于找到机会杀掉卫庄公,为自己可怜的妻子报了仇。秦汉时期,假发成为上流社会的梳妆好搭档,在大名鼎鼎的西汉马王堆墓葬中,就发现了一份辛追老奶奶的假发片。到魏晋时期,贵族女子流行佩戴假发,这种风气很快传遍整个社会。平民女子也想在重大的场合梳妆缓鬓倾髻,于是就跑去租借假发,当时还有着一个在今天听起来略显恐怖的名词——借头,就是指女人租借假发。贫寒女子则从假发行业中看到了商机,通过贩卖自己的头发补贴家用。《世说新语·贤媛》就记载一个“截发留宾”的故事,陶渊明的祖父陶侃幼时家贫,他的母亲湛氏为了招待贵客,就曾剪下头发卖钱换米。

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内壁画上,为我们展示了一组随性放纵的发型——不聊生髻。若以今天的审美看待这款魏晋时期爆款发型,大约会觉得有些许古怪。不聊生髻充斥着满满的“放弃治疗”之感,有一种凌乱之美。然而这种发髻却保留着魏晋时期发型的重要特征:高髻垂髾。所谓“垂髾”,即是梳完发髻后,不处理发尾,任由发尾自然垂下。垂髾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一直延续到南北朝,体现了发式的传承性。

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与发型相同,魏晋妆容也延续了东汉的妆容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改良创新。伴随着战乱频发、政权更替、礼教松弛、新思想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魏晋人一方面艰难求生,另一方面又将情志与兴趣转移到山水与生命之美中。因此,魏晋是中国艺术与审美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同时又是发现“人”之美的时代。翻开魏晋时期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我们看到的女性,是富有生机与朝气、敢于表达好恶的女性。比如女孩子们见到潘安这样的美男子乘车出行,为表示对他美貌的喜爱,纷纷向车子上扔掷水果,导致车子被水果堆满。这一行为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女粉丝向偶像献花,是一种多人参与的群体行为。“掷果盈车”这个故事,将当时女孩子们活泼烂漫的群像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一时期的女性妆容,更加大胆地追求美丽与风尚,甚至不乏风格怪诞、立意稀奇的创新之举。

<img

关键词:魏晋时期,装饰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