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频道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两弹一星是靠算盘算出来的? 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2018-05-18 08:25:03  北京日报    

今年是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60周年。60年前的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M-3计算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表演。因为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台计算机被定名为“八一机”,后来同样仿制M-3的计算机则命名为103机。

正是从“103机”开始的中国第一代计算机,承担了“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大量关键运算,是“两弹一星”的幕后英雄、不为人所知的国之重器。

不过,因为保密的需要,对中国核武器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第一代计算机,长期以来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甚至在有些宣传中,会说中国科学家用算盘完成了“两弹一星”的运算。殊不知,那些海量的复杂运算,用算盘不知要拨打到何年何月。

说起“八一机”和“103机”的诞生,得从1956年6月计算所筹委会——这家中国最早的计算机研究基地的成立开始。

两弹一星是靠算盘算出来的?真正的“幕后英雄”其实是它……

计算所筹委会的主任是华罗庚,三位副主任分别来自解放军总参某部、二机部和建设委员会。筹委会成员中,除了这几家单位的专家学者,还有清华、北大等高校教授。

即便如此,人才也非常有限,毕竟计算机还是一个“只闻其声、未见其型”的新学科。为了解决研究和教学人员的极度短缺,计算所筹委会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抽调高年级学生和已毕业的大学生,举办了四期训练班。

从1956年至1962年举办的这四期训练班,可以说是中国计算机的“黄埔军校”。四期训练班共毕业学生684人。

训练班开始办的时候,计算所尚在筹备,完善的教学、科研条件还不具备。训练班的教学场地,借用过清华、北大的教室,甚至用过西苑兵营、香山大庙等地。在远离市区的古庙里办现代电子计算机训练班,现在看来很有些“穿越”的感觉。

1956年,中科院两次派出计算机技术考察团赴苏“取经”,带回了大量资料。第一期训练班开学的时候,考察团正在莫斯科参观苏联最新型的БЭСМ计算机。人还没回国,他们拍摄的大量照片就先送到了训练班的课堂上。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关键词:两弹一星

相关报道:

     

    马王堆汉墓新发现:出土丝织品中织有成句吉祥语

    22-11-04 10:36:36马王堆汉墓,湖南博物院

    《楚乐器研究》:填补音乐考古相关空白

    22-08-12 10:37:53侯乙墓,楚音乐,楚文化

    5000年前的古人如何防洪?

    22-07-29 15:23:00良渚遗址,良渚古城

    浙江施岙遗址是良渚王国的“国营农场”?

    22-07-05 09:43:28施岙遗址古稻田,考古

    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多震撼?

    22-06-29 11:29:11青铜时代,礼乐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22-06-28 10:24:01法源寺,北京中轴线

    三星堆考古呈现中华先民多彩生活画卷

    22-06-24 10:24:19三星堆考古,蜀国古史

    鹅是从什么驯化来的?

    22-06-23 11:44:16田螺山遗址,考古

    凉山州盐源老龙头墓地 川滇青铜时代“年代新标尺”

    22-06-16 10:24:00凉山州盐源,青铜时代,考古

    消失的西北神秘王国 曾让蜀马扬名 奠定茶马贸易基础

    22-06-02 14:15:58茶马贸易,古代丝绸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