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频道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两弹一星是靠算盘算出来的? 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2018-05-18 08:25:03  北京日报    

其实,M-3计算机是苏联研制计算机过程中的一个实验性的初级产品,本身就很不完善。中国的科技人员在仿制和调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大量改进。比如磁性存储设备,眼见“八一机”的磁鼓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中国科技人员没有“等靠要”,而是另辟蹊径,自行设计研发磁芯存储器,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使用的计算机部件。

1959年5月,磁芯存储器研发成功,装配到103机上以后,将其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500次,后来进一步改进,又提高到每秒2300次。

在仿制M-3计算机的同时,我国又从苏联引进了大型电子计算机技术。大型计算机的“蓝本”是苏联的БЭСМ计算机,中国生产型号命名为104机。104计算机有22个机柜,占地400平方米,全机共用4200个电子管,4000个二极管,运行速度达到了每秒一万次。

1959年10月1日,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向国庆十周年献了礼。《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喜讯。

这时候,103机其实也刚刚完成可靠性和实用性的调整改进,这两种计算机成了738厂供不应求的产品。相对而言,倒是运算速度慢很多的103机销路更广,一共生产了48台。原因很简单,103机便宜。

当然,便宜只是相对于104机而言。104机每台造价达200万元,103机则是25万元——这也相当于400个大学毕业生一年的工资了。

104机的高昂造价,注定其只能服务于国家重大项目。

1960年,第二台104机交付航天706所,为研制导弹、火箭和卫星进行了大量轨道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很多相关计算就是由104机完成的。

104机总共生产了7台,其水平虽然不及美国的大型计算机,但已经超过了和中国同时起步研制计算机的日本,与英国的水平旗鼓相当。

103机和104机虽然都是国产,终究是仿制品,只能解决中国计算机“有和无”的问题。中国计算机的创业者们可不想永远跟在苏联屁股后面。仿制这两种型号的苏联计算机之初就“有约在先”:“先仿制后创新”。

1958年8月,103机刚刚仿制出来,中国就开始自主研发计算机。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1960年5月,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制造的计算机107机交付中国科技大学。

关键词:两弹一星

相关报道:

     

    马王堆汉墓新发现:出土丝织品中织有成句吉祥语

    22-11-04 10:36:36马王堆汉墓,湖南博物院

    《楚乐器研究》:填补音乐考古相关空白

    22-08-12 10:37:53侯乙墓,楚音乐,楚文化

    5000年前的古人如何防洪?

    22-07-29 15:23:00良渚遗址,良渚古城

    浙江施岙遗址是良渚王国的“国营农场”?

    22-07-05 09:43:28施岙遗址古稻田,考古

    中国的青铜时代,有多震撼?

    22-06-29 11:29:11青铜时代,礼乐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

    22-06-28 10:24:01法源寺,北京中轴线

    三星堆考古呈现中华先民多彩生活画卷

    22-06-24 10:24:19三星堆考古,蜀国古史

    鹅是从什么驯化来的?

    22-06-23 11:44:16田螺山遗址,考古

    凉山州盐源老龙头墓地 川滇青铜时代“年代新标尺”

    22-06-16 10:24:00凉山州盐源,青铜时代,考古

    消失的西北神秘王国 曾让蜀马扬名 奠定茶马贸易基础

    22-06-02 14:15:58茶马贸易,古代丝绸之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