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频道首页 > 社会记忆 > 正文

明清的北京城:官民在路上便溺 女人便器也往街上倒

2017-11-15 16:15:11      

抽水马桶配以智能马桶盖,让现代人的“方便”变得更加轻松方便。那么,古人如厕靠什么清污拭秽呢?黄易写的《寻秦记》中,香港特警项少龙穿越到了战国时代的赵国,夜宿一居民家中,内急要上厕所,于是项少龙向主人要“卫生纸”,主人懵然不知何物,项说:“怎么擦屁股”?老翁从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说“这就是啊!请随便用”。这虽是小说,却也有七八分符合史实。其实,人类文明史中,如厕的方式也在不断演进中。今天的史话就让我们来八一八古人是如何解决如厕问题的。

本报记者周晔《世说新语》描述的“大土豪”石崇如厕图。

本报记者周晔《世说新语》描述的“大土豪”石崇如厕图。

小小竹片解决大问题

《寻秦记》中的竹片其实叫厕筹,又称厕简。它的替代物在古代还可以是石块、木皮等等,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鲁迅《古小说钩沉》辑东晋裴启佚书《语林》记载“崇曰:是厕耳,寔更往,向乃守厕婢,所进锦囊,实筹”。上厕所送个锦囊,里面放的就是厕筹。

在早期的佛教诸律中,也记载了释迦牟尼指导众比丘使用厕筹的事情,如毗尼母经卷第六:有一比丘,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针对这种情况,释迦牟尼佛说:“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这其中很明确地说,最好的厕筹就是木竹苇做的,这样不会刮破皮肤。显然,虽然是小小的厕筹,在质量上还是有讲究的。

《南唐书·浮屠传》记载,南唐后主李煜亲自动手削竹片以供僧徒如厕时使用,并用面颊检验质量,看看是否光洁滑爽。这堪称是礼佛的帝王中最值得称道的了。

带字的纸曾禁做厕纸

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普及之后,厕纸的舒适度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唐代的一段时间里,厕纸是不允许用的。

唐代高僧道宣所述《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上厕法第十四记载了僧人的日常规范,其中上厕法要求僧人“常具厕筹,不得失阙”,并明文规定:“不得用文字故纸”。这个记载证明了唐朝时代的僧人用厕筹拭秽,同时禁止用“文字故纸”拭秽。既然禁止,也说明当时一定有人这样做。

唐宋之间,纸已经不仅仅用于写字,而且用作日用和祭祀。宋人《爱日斋丛钞》记载“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又《天工开物》记载:“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纸。故造此者名曰火纸”。既然出现了日用的纸,那么,人们用它拭秽也是顺理成章了。

用纸拭秽的推广据说是从元朝开始的。后人揣测,当时的蒙古人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没有汉民族“敬惜字纸”的意识,所以才使得厕纸进入日常生活。《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连擦屁股的纸都要先用脸试试软硬,这份心和南唐后主有一拼。

元明清时期,家境好的,如厕用纸已是常态。《红楼梦》中就有关于刘姥姥的如厕描写,刘姥姥在吃酒之后,被风一吹,腹中一阵乱响,忙向小丫头讨了两张手纸,就在大观园的一个角落里“通泻起来”。

翡翠尿盆差点当酒壶

厕筹、厕纸或许质量都差不太多,但对于大富大贵人家,厕所的装配肯定是不一样的。

关于帝王将相之家的厕所不同寻常之处,《世说新语》有所透露。西晋大将军王敦被晋武帝招为武阳公主的驸马,新婚之夕,头一回使用公主的厕所。初见时,觉得富丽堂皇,比之民间住宅都强得多,进去,才发现原来也是有臭气的,心下稍微平和了些。不多时,见厕所里有漆箱盛着干枣,只当是“蹲坑食品”,边蹲坑边全部吃光;完事后,侍婢端来一盘水,还有一个盛着“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把这些“澡豆”倒在水里,一饮而尽,惹得“群婢掩口而笑之”。原来,干枣是蹲坑时用来塞鼻子防臭气的,而“澡豆”则相当于近世的肥皂。

不管是大便还是小便,农家一个粪桶就可以解决问题。不过王公贵族们可不需要这有机肥,而多半使用用料和做工都很讲究的便壶来解决小便问题。《西京杂记》载,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爱不释手,差点儿用来盛酒喝。稍后把蜀主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召来,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先王的尿盆啊!惊得赵匡胤怪叫: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马上将盆子击碎了。

老佛爷的“仿生马桶”

清朝一些史料零星记载了慈禧太后的“出恭”情况。太后如厕时会说,传官房。几个宫女就去分头准备,一个去叫管官房的太监,一个去拿铺垫,一个去拿手纸。而这官房,实际上就是马桶。

太后的马桶是用檀香木做的,外表雕成一只大壁虎,壁虎的四条腿就是官房的四条腿,壁虎的鼓肚是官房盆屉,尾巴是后把手,下颌是前把手,嘴微微张开,手纸就放在其中,壁虎的脊背正中有盖子,打开后就可以坐在上面“出恭”了。这基本上就是一种“仿生马桶”。马桶里有干松香木细末。太监将这官房送上来,太后完事后,宫女负责擦拭。然后将马桶再交给太监,拿出去擦洗干净,再放入香木细末,等下一次使用。

皇家自己打理得很好,但北京城的如厕状况一度却很糟糕。在明、清王朝的北京,商业一片繁荣的背后,是公共设施的匮乏和管理的无序。偌大一个北京城,公共厕所寥寥可数,以致有“京师无厕”的说法传世。明代王思任在《文饭小品》中直陈时弊,将京城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厕所。

事实上,情况确实如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般情况下都是“故人都当道中便溺”,不仅普通百姓这样做,一些官员也这样做。不仅男人这样随便,甚至女人也将便器直接倒在街上。直到清朝末年,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北京各街道遍修厕所,不准随地便溺。而且,出现了大粪车,以摇铃为号。这种情景,甚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一些城市广泛存在。

来源: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责任编辑:杨晓晨 CN067)
关键词:厕所公共厕所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