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汉的史料存世比较少,照搬单一史料很难得出准确的定论,只能是依托史料大略推测。
——支持胡亥,更加符合李斯的利益。
——扶苏和胡亥都有机会继皇帝位,甚至很有可能始皇帝更加属意胡亥。支持胡亥,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扶苏继承皇位的可能性,以及扶苏本人的才干,极有可能是被人为拔高了
。
按照《史记·李斯列传》的说法,李斯选择支持胡亥,主要是赵高游说的结果。其中最打中李斯痛点的是,赵高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
简而言之,如果扶苏当了老大,肯定要让蒙恬当丞相,让李斯靠边站。到那个时候,不光荣华富贵打了水漂,能不能得善终都是两说的事情。考虑到这一点,李斯最终倒向了胡亥一方。
我们不能说《史记》中的说法不正确。依据常理推测,赵高在关键时刻游说李斯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李斯不太可能仅仅因为赵高的一番话就决定支持胡亥,这种很傻很天真的人设,不太符合一个宦海沉浮多年的老牌政客。
事实上,从各种情况分析,就算没有赵高这番话,李斯很大概率也会选择支持胡亥,而不是扶苏。
首先,李斯与扶苏的政治主张和施政理念大相径庭。李斯是不折不扣的法家,而扶苏即使不是儒家信徒,其政治主张也非常接近儒家,至少包含了很大一部分儒家成分。扶苏之所以被“发配”去修长城,就是因为主张对儒士宽容而触怒了他爹。
其次,李斯与扶苏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李斯集团主要是文法吏,而扶苏的基本盘大体是以蒙恬为代表的开国军功集团。李斯就算愿意用自己的老脸去贴扶苏,基本也就是贴上人家的冷屁股。这么浅显的道理,李斯身为一个老牌政客是不可能看不明白的。
最后,在一个政客眼里,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成本+收益”。支持胡亥,起码能捞个拥立之功。支持扶苏,八成狗屁不是。何况支持胡亥当皇帝的政治风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甚至有可能是完全没有风险)。
秦帝国兴也骤,亡也促,短短几十年,从一统环宇,到丧失天下,其兴亡成败与丞相李斯有著莫大的干系,说“成也李斯,败也李斯”,大概一点也不为过。李斯的一生是一个追逐权势、机关算尽的政治家的典型生命历程。
人见人恨的蒋孝文蒋孝文是蒋氏家族正宗嫡传长孙,人长得仪表堂堂,且聪明过人,蒋介石、蒋经国都曾对他寄予厚望,宠爱有加。然而,天生顽劣的个性,加上祖父的娇惯,蒋孝文非但未能成才,反而变为一个纨绔子弟。